13亿!新一代万吨极地科考船签约建造
2025-08-09 19:26 | 国际船舶网 订单动态
近日,韩华海洋与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KIOST)附属极地研究所签订了韩国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建造合同,金额约2500亿韩元(约合13.16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29年12月底之前交付。
至此,韩国继2004年承建该国第一艘科考破冰船“Araon”号之后,时隔21年将再次以自主技术研制第二艘极地科考破冰船。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项目将不仅确保韩国继续拥有极地研究基础设施,还与美国重组全球海洋霸权的北冰洋战略相吻合。为此,韩华海洋计划今后集中力量培育极地船舶领域的实力,以争取为美国建造破冰型LNG船的机会。
韩国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将被命名为“ARAON 2”号,由韩国海洋水产部推进,总吨位为16560吨,是韩国首艘也是唯一的1艘科考破冰船“ARAON”号(7507吨)的两倍多。该船将搭载LNG双燃料电力推进系统,提高了环保性能;能以3节(5.6公里/小时)的航速双向破除1.5米厚的冰层航行,具备PC(Polar Class)3级破冰船性能,可在零下45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航行范围有望扩至北纬80度以上的高纬度北冰洋地区;舱室、餐厅、接待室等生活便利设施也将达到顶级客轮的水平。
韩国海洋水产部长官全在秀在签约仪式上强调:“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是促进科学研究和资源合作等北极合作的基础设施。这将成为可持续利用北极航道和安全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积累实测基础数据的契机。”
韩华海洋社长金熙哲表示:“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项目已超越了单纯的科考船建造的意义,是关系到韩国中长期利益的重大课题。公司将集中韩华海洋拥有的所有力量,为韩国未来发展和人类繁荣做出贡献。”
韩华海洋特种船事业部常务金浩中强调:“从开拓新航线到资源开发,极地是具有无限战略潜力的空间。同时,美国市场的破冰船需求也正在增长,公司将通过与美国加强合作,展现自己的技术竞争力,迅速把破冰船业务培育成未来增长动力之一。”
据了解,韩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艘科考破冰船“ARAON”号是韩国政府2004年决定建造的,项目投资1004亿韩元(当时约合1亿美元),由位于釜山的HJ重工影岛造船厂建造,总吨为7507吨,总长111米、型宽为19米、型深9.9米,搭载了2台发动机,最高可达6800马力,是同级别船舶的三到四倍,能以4节(7.4公里/小时)的航速破除1米厚的冰层航行,最高时速为16节,还可搭载直升机。该船可一次性装载70天航海用的肉类和生活用品,航海距离达到2万海里。
而此次中标 “ARAON2”号设计建造项目的韩华海洋,在破冰船领域早已证明了其世界级的技术实力,被称为“破冰船最强者”。从2008年开始,韩华海洋为进军北极航线着手开发破冰船,至今累计成功建造了21艘破冰型LNG运输船,其中2014年15艘、2020年6艘。韩华海洋表示,此次中标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项目后,将以此前在在破冰船领域的经验为基础,全力动员从设计到建造的技术力量。
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再度施压韩国,要求其参与阿拉斯加LNG开发项目,并将开采出的LNG供应给美国和盟国的主要城市来解决通货膨胀和能源安全问题,因此对破冰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针对美国试图强化北极地区影响力的战略,韩国政府对韩美日共同参与阿拉斯加LNG开发项目也给予了积极回应。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北极海上霸权竞争的加剧,为了在北极航线顺利运输LNG等资源,破冰船和LNG船的需求日益凸显。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冰川融化,船舶航行条件有所改善,使得通过北极航线运输LNG成为可能。若利用北极航线替代传统的太平洋或大西洋航线,船舶无需绕过中国、印度、非洲等大陆,这不仅能大幅缩短运输时间和降低成本,还能避开因巴以冲突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红海航线,成为更为稳定的运输通道。
在此形势下,具备LNG船和破冰船建造能力的韩国三大船企有望成为韩美产业合作的主力军。据悉,韩国船企已有意为阿拉斯加LNG开发项目建造破冰型LNG船,这不仅是在美国全面加征关税背景下进军北美市场的难得机遇,也有助于提升韩国在全球造船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