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揽最大金额中东海底管道铺设项目全面进入海上施工阶段
2025-08-29 20:15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8月25日,随着海底管道与水下预设锚点接口精准对接,由海油工程总承包的卡塔尔RUYA EPCI09项目首条海底管道铺设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承揽金额最大的中东海底管道铺设项目全面进入海上施工阶段。
RUYA EPCI09项目位于距卡塔尔拉斯拉凡城东北方向约70公里的AI-Shaheen(阿尔沙欣)油田区域,最大水深约70米。项目包含油田区域内41条海底管道、9条复合海底电缆的项目管理、详细设计、采购、施工、运输、安装和预调试及其相关工作。
海底管道被称为“海上能源生命线”,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核心基础设施。AI-Shaheen油田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油田之一,从地层里开采出的油气成分复杂、温度高、压力大,常规材质的海底管道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项目团队联合国内厂家开展攻关以技术升级赋能产品性能,通过化学成分优化高精度轧制及先进热处理工艺,满足高强度与高韧性要求。
同时,项目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长效防腐涂层技术,使耐高温、酸性、疲劳等级达到行业最高标准,实现“高温高压强腐蚀油气流混输”海底管道研发制造全过程国产化;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可在油田高盐强腐蚀环境中保障安全运维。
本次铺设的海底管道管径12寸、壁厚15.88毫米,主体由钢管母管、防腐涂层、水泥涂层构成,设计压力可达15.2兆帕,可输送80摄氏度高温的油气流,铺设总长约12.5公里。作业区域处于海洋油气平台密集区,干涉节点超700处,海底管道如“蜘蛛网”般错综复杂,对工程设计、船舶装备能力及海上安装技术等带来极大挑战。
项目团队针对复杂路由情况,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海管悬跨进行了大量计算分析,并对主作业船“海洋石油201”的关键设备进行了适应性改造;通过DGPS多系统融合、冗余定位算法,将船舶动力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
项目应用国际先进的全自动GMAW焊接工艺,有效提升海底管道间焊缝的耐腐蚀性与结构可靠性,为极端环境下的海底管道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海油工程将持续强化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高水平“工程+产品+服务”油气开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走出去”。
据了解,Ruya项目是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Energy)就卡塔尔最大油田Al-Shaheen海上油田运进行的第三阶段开发项目。Al-Shaheen油田位于卡塔尔近海 80 公里处,是世界上“原油储量”最大的油田之一,于1994年开始商业生产,2007年实现日产量30万桶/日。目前,Al-Shaheen油田所生产的原油约占卡塔尔总产量的一半。
Ruya项目包括钻探200多口油井,安装一个新的集中处理综合设施、九个远程井口平台和相关管道。该项目预计将开发超过5.5亿桶石油,执行期为5年,计划于2027年首次投产。
去年1月,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Ruya项目共四份工程、采购、建造和安装(EPCI)合同,总价值高达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8.42亿元)。其中包括价值21亿美元的9座井口平台EPC合同,由麦克德莫特中东公司和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盟接获;价值19亿美元的中央处理平台EPC合同,由韩国现代重工与麦克德莫特中东公司(McDermott Middle East)组成的联盟;价值13亿美元的立管平台EPC总承包合同,由Larsen & Toubro承接;以及价值9亿美元的海底管道和电缆EPC合同,由海油工程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