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制应用碳捕集系统新造散货船命名交付

2025-09-27 17:37 | 国际船舶网 在建新船


9月27日,由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为山东海洋集团所属山东海运华宸租赁建造的国内首制应用碳捕集系统散货船“山东鑫盛”轮命名交船,标志着华宸租赁12艘8.2万载重吨散货船项目圆满收官。

山东海洋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段银山出席仪式并致辞,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财务处副处长张媛受邀担任教母并为船舶命名砍缆。山东海洋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华宸租赁董事长顾志伟,以及光大金租、韩通集团、中国船级社、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命名交船仪式。

段银山在致辞中指出,12艘8.2万载重吨散货船项目,是山东海洋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履行经略海洋省级平台职能,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举措。项目打造的我国首例新造散货船碳捕集试点工程,更是山东海洋集团携手各合作伙伴,以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手段,推进绿色航运的创新实践,必将为船舶航运业降碳减排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思路和科学答案。他表示,山东海洋集团期望与产业链伙伴在海洋、航运领域,聚焦绿色低碳目标,深化互利合作,共商共建共享,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命名交船的“山东鑫盛”轮满足“双三”排放标准,是国内首艘实船装配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碳捕集系统的8.2万载重吨新造散货船,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将船舶排放废气或燃料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捕集,捕集效率达95%以上,捕集的二氧化碳可通过运输工具实现资源化利用或地质封存,极大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标志着华宸租赁在绿色航运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船搭载国内首个涵盖“吸收—解吸—压缩—液化—存储—过驳”全工艺流程的散货船碳捕集装置,由七一一所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捕集的二氧化碳可进一步用于生产甲醇、建筑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捕集-利用-再循环”的闭环,不仅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更能为船舶运营者创造额外的经济价值。

船舶碳捕集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在空间有限、工况复杂的远洋船舶上,实现稳定、高效且低能耗的运行。七一一所成功突破了高效吸收剂吸附技术、分区参数控制技术等核心难题。该系统在保持二氧化碳液化率99%、液态二氧化碳纯度99.9%的高标准同时,有效降低系统能耗和二氧化碳耗散量,并提升了储罐存储能力,有效适配于远洋船舶复杂运行环境。

END

关键词: 山东海运新韩通船舶重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