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政310船几代渔政人的梦想
2010-11-19 07:51 | 南方都市报 配套动态
昨日,中国渔政310船按计划在相关海域继续航行。海上气候并不算理想,风力一直在6至7级,部分时候阵风达到了8级。海浪高度则达到了2.5米至3.3米。在颠簸的船内,部分随船人员出现了晕船的情况,有人一个白天就呕吐了八次。然而海浪最为汹涌的时候,值班人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建造310的构想,最初源于2000年在南海一次出海执行任务的途中,望着浩瀚的海面,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的局领导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造一艘大型的渔政执法船只,而且要配上直升飞机。“南海海域海况复杂,海岸线很长,渔政部门执法设施和装备则比较落后,数量也很少,需要这样的一条船”,时任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副局长的吴壮说。那时,南海区渔政局最大的执法船只不过1000吨。而这艘船最初的构想是在3500到4000吨上下。“大吨位执法船只在海上,很多时候能够体现出一种威慑力”,中国渔政南海总队总队长朱英荣说。
随即,在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这个想法被正式提出。据当时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志回忆,会上,大家对这一想法都非常支持,也展开了比较热烈的讨论,其中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有必要配备舰载直升飞机”。反对方表示,直升飞机价格昂贵,维护保养复杂,“和渔政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难以兼容”。而支持者则认为,舰载直升飞机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执法方式,大大扩大执法范围,提高执法速度“从根本上来看,还是省钱的。”
最终,配备直升飞机的构想在局内获得通过,局领导把船比作母亲,直升飞机比作孩子,“孩子还没有出生,怎么就能判定母亲养不起,换句话说,不能因为养不起孩子就不让生(孩子)”。
2005年,在农业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造一艘2500吨级渔政执法船的概算被正式通过。但由于当时国内造船业异常火爆,大型船厂建造任务非常多,虽然也有两三家购买了投标文件,都因建造排期满相继退出。“我前前后后找了近10家造船厂,都没有结果”,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造船办公室主任林观喜说。
最终,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与湛江海滨船厂签订合同,于2008年2月28日正式开工,31个月后,310号正式下水。
林主任介绍,在建造310的时候,局里就考虑到这将会是一艘“旗舰”,未来必将担任多项行动的指挥任务。因此在功能性上给予了全面的考虑,比如公共场里所设有专门的指挥室,报务室,建有14个套间,完善的执法系统与网络系统,6000海里的续航能力可以覆盖整个南海海域。同时,动力方面的设置也让林观喜非常骄傲。在多达5个设计方案中,最终选择了芬兰瓦锡兰发动机,一方面“发动机与轴、浆、齿轮箱都来自于这个工厂,便于操作与维修”;同时,这套装置耗油率低,体积小,“311船的发动机重达上百吨,有三层楼高,310的则只有52吨,长宽高最多不超过7米”。
“农业部把最好的船给了南海区渔政局,是客观需要”,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表示,“这艘船凝聚了几代渔政人的梦想,希望你们早日建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