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增洲造船打响造船品牌

2011-02-01 08:01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2010年8月16日,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承接的57000DWT散货船切下第一块钢板,顺利开工。这一刻,意味着“增洲”正式进军船舶制造领域,实现从单纯制造船舶分段到自主建造船舶的华丽转身。
    3个多月后,在长长的海岸线旁边,昔日的滩涂成了造船基地,700吨龙门吊高耸,船台上57000DWT首制船正在搭载合龙,船体初露端倪。海边寒风凛冽,厂区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在“增洲”总经理助理李剑的办公室里,看到墙上挂着几张图纸,在分段划分图和总段划分图里,不同的颜色标注着船舶制造工程进度。 “这是我每天的工作之一,在图纸上填颜色,标注新进度,这样心里有底。”指着墙上的图纸,李剑自信满满地说,现在的“增洲”人卯足了劲,如弦上之箭,对首制船的态度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2007年,“增洲”落户定海。作为该区“338”工程项目之一,企业欲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大的船舶分段制造企业,而这只是企业发展蓝图的冰山一角。 “造船不是突发奇想,企业建设之初就有这计划,根据发展战略分步实施而已。 ”李剑,这位从大型国企出来的“增洲”人笑着说,“我们虽然是民企,但在发展规划制定、船企管理上毫不含糊。 ”
    2008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正在建设中的“增洲”处于两难境地。在进退之间,“增洲”选择勇往直前,而足以支撑其前进的信心来源于一份与大型船舶修造企业的战略合作协议。 “有了这份协议,可以实现和大型船舶修造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到4年内,我们以分段建造为基础,为船舶修造企业提供船舶分段产品,以此来满足预期的建设,第二步再进行自主建造船舶。 ”李剑介绍说,朝着长远规划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边生产边提高,不断积蓄实力。
    理顺生产流程,开展分段无余量生产,减少生产周期;提高生产工艺,加大分段建造完整性,将甲板系缆桩等附件全部安装到位;投资2亿元建造15万吨级船台、700吨龙门吊以及460米码头等造船配套设施;引进大量船舶制造人才,建立生产骨干体系;通过英国劳氏船级社的工厂认证,制定和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一年来,“增洲”有序前行,“两步走”迈得颇为顺畅。
    2010年11月23日,“增洲”厂区内一片热闹景象,700吨龙门吊起吊57000DWT首制船的分段上船台合龙。李剑骄傲地说,“虽然造船属于刚起步阶段,但我们企业已达到绿色环保证书和PSPC新涂层规范标准(舱室涂层破坏率必须小于2%)。起步晚,但起点要高,特别是在首制船的建设上,更要下足功夫,自加压力,这样才能打响‘增洲’造船品牌,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打开广阔市场。 ”
    “和以前比,现在技术要求高了很多,工作量也加大了。” “增洲”分段制造部副部长李旦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09年上半年,企业分段的生产量达到2000多吨,而2010年的平均月产量就达到7000多吨,相当于一个月就可以制造一艘57000DWT散货船的分段。尽管工作苦了,累了,但对李旦他们而言,工作热情却更高,更有干劲了。对此,他颇有感触地说,“现在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企业有能力造船,‘增洲’人走出去脸上也有光。”
    “目前首制船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预计2011年4月份下水, 9月份交船给克罗地亚船东。”除了在建的首制船,企业目前在手的订单还包括2艘57000DWT散货 船和 2艘45000DWT散货船。谈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李剑说,在满足自身造船需求的条件下,“增洲”还将继续为其他船厂提供优质分段。同时,紧跟市场“指挥棒”,将目光对准“短、平、快”项目,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END

关键词: 增洲造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