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船务:从债主变成了船家

2011-02-01 08:25 | 重庆晨报 船东动态


    王的职业生涯起点是当年的重庆水上运输公司。上个世纪80年代,王在企业里从事物资工作,还担任过供应科的科长。
    1987年,王跃文已经多次感受到沿海城市的风气之先,那种脱离体制,靠自身的智慧与汗水取得的成功感刺激了他。而当年王跃文已经发现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供需双方之间存在机会。那时省内的同业经常因为物资紧缺,提着土特产来找王求援,而他总是能找到一个供应富余的下家来解决同业的需求。
    这种中介业务,成为王下海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这种有偿的中介服务让他挖到了第一桶金。
    角色之变
    从债主变成了船家

    这种被王跃文自己称为“贸易”的生意一直持续了10年,直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开始真刀真枪地清理“三金三乱”。王回忆说,这一波清理行动几乎对每个行业都产生了影响,而航运业也不例外。王跃文的业务自航运而生,所以大部分贸易往来都是航运企业。那个时候流行“赊销”,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背了外债,王算了一下,当年重庆160多家航运企业几乎都在他这里有“赊账”。
    其中涪陵一家船厂欠款尤其多,而清理基金会的气氛下,还款眼看也要泡汤。王跃文不希望自己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想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王自己拿钢材、设备,船厂加工造船,用工时费冲抵欠款。
    王跃文其实有自己的打算,他在水运业浸淫多年,对这个行业的熟悉程度让他有信心能迈出经营水运这一步。涪陵那家船厂显然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还款,于是这个解决方案很快开始实施。
    那一年,王跃文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船,吨位是1500吨。那一年,王跃文的川江船务公司也宣告成立。
    思路之变
    抢占集装箱货轮先机

    尽管王的起步不算早,但他对行业的熟悉程度,让他在战略布局上很有特点。
    他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船定位于集(装箱)散(货)两用,能够灵活的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运力。在民生公司大力发展集装箱运力的时候,王跃文还把自己的船租给了民生公司。
    王涉足航运的那一年正逢重庆直辖,围绕这个直辖市的工业布局,以及几大园区的规划建设,王跃文判断油品化学品的水上运输需求会急剧加大,于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到油化多用船的运力,开始普通货运和油化运输两条腿走路。
    对于趋势的判读,使得王跃文的航运之路一马平川。依靠集装箱和油化运输这两块优质运力,王的川江船务获得良好的回报,这种回报与再投入体现在船只的数量上,在2008年王拥有的船只达到15艘。
    企业走过10年,往往进入一个平淡时期,但王跃文似乎没有办法让自己平淡下来。来自两方面的压力让他必须开始思考转型。由于国家对油化品运力指标控制非常严格,王跃文希望在这个专业做大的愿望无法实现。此外,2009年底重庆当时有287家航运企业在参与长江竞争,散货运输的竞争尤其激烈。
    王跃文准备实施企业创立以来的最大转型战略,处置所有的小型、非标准化以及油化品船舶,把所有的资金投入集装箱货轮,打造重庆最大的民营集装箱货轮企业。王的思路很清晰,随着长江物流的深入发展,大集团大港口会不断涌现,以集装箱为主的货运模式会得到加强,这个时候门槛还不够高,进入并领先的几率很大。
    自2009年6月至2010年王已投入3亿元打造20艘集装箱货轮,显然他的思路得到了认可,银行对他的一揽子改造计划很感兴趣,并支持了他的融资计划。
    王跃文希望2011年6月底以前20艘船舶全部出厂投入营运,并计划在2011年再继续投资3亿元实施新建20艘集装箱船舶,使公司的运能发展到20万吨以上,集装箱载箱量1万TEU(编者注:国际标准箱单位)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集装箱货轮老大。
   
END

关键词: 川江船务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