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年造船完工量突破300万载重吨

2011-02-28 08:23 | 大众日报 船市观察


    从只能造渔船、修小船发展到现在批量制造10万载重吨以上的大型船舶,山东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记者今天从省国防科工办获悉,2010年全省造船完工量突破300万载重吨,目前船舶企业在手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以后。
    船舶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门类,尤其是对一个东部沿海大省来说,不能造大船曾经是困扰山东的难题,缺船坞、缺配套、缺资金,产业发展的软肋多多。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工业管理处调研员董文照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全省船舶工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五年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亿元,一批造船及配套项目开工并形成产能,整个行业已经由过去单一造渔船、修小船,逐步发展成为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及配套业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统计显示,2010年全省造船完工量突破300万载重吨,是2005年的16.2倍。目前,我省已建成5万吨级以上各类船坞船台20座,其中50万吨级船坞1座、30万吨级船坞5座,形成船舶600万载重吨、海洋平台10座的生产能力。
    批量造大船是山东船舶工业实现的重大突破。统计显示,目前,我省船舶企业手持订单总量在1000万载重吨以上,手持单船平均吨位为2.04万载重吨,平均吨位是2005年的8倍多。北船重工、京鲁船业、黄海造船等骨干企业陆续实现批量接单造船,一批大吨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陆续完工交付。
    在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青岛、烟台、威海三大造船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青岛、威海已经被命名为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2010年,这三大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占全省的63%;实现造船完工量294万载重吨,占全省的98%。青岛开发区、即墨市、烟台开发区、蓬莱市、威海开发区、荣成市等六个船舶工业聚集区成长迅速,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其中青岛海西湾目前已经基本形成造船区、修船区、海洋工程装备区、重型装备区、造机区、曲轴及轴系区、配套区及军品区等8大功能聚集区。 
    配套体系的完善为我省造大船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我省共生产50余种通用船舶配套产品,在金属材料、船用动力装置、锚泊设备、铸锻件、锅炉及压力容器等方面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双动力船用柴油机、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船用蝶阀性能国内领先。目前,济钢集团4300毫米厚板、船体及海洋工程用钢系列钢板等配套产品已通过国际权威的船级社认证,淄博柴油机总公司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
    省国防科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做强船舶工业,在海西湾大造船基地建设、优势产品提升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END

关键词: 山东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