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造船工人梦想能造豪华邮轮

2011-03-15 08:11 | 新华网 公告公示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造船是日本的天下,90年代造船要看韩国的话,那到了2010年就要看中国的了。”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电焊工洪刚自豪地说。
    洪刚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工作的十年,正是中国造船业由弱到强的黄金年代。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即全国造船完工量、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和全国手持船舶订单量均超越韩国,跃居世界首位。
    1997年,洪刚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一家外资造船厂,不料,亚洲金融风暴使企业发展遭受重创,洪刚第一次体会到造船行业的风云巨变。
    “我看到新闻说,上海外高桥开了一个很大的造船厂,就想来碰碰运气。”2001年,24岁的洪刚搭上了前往上海的长途汽车,并与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结下不解之缘。
    洪刚说,刚进公司的时候公司接的订单大部分是散货船,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都不高;随后,公司开始生产钻井平台、海上储油轮、31.9万吨原油轮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工人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如今,生产方式和发展理念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正逐渐驶向“绿色造船”的未来。谈到自己未来的职业梦想,洪刚满怀希望地说:“我梦想有一天能造豪华邮轮,做行业顶级技师。”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航运市场遭遇“冰点”,公司面临订单下滑、开工不足的困境,当时公司组织了很多员工培训活动,为转危为机积蓄力量。
    “那时候国有企业不能裁员,为了留住原来的人,公司花了很多时间培训员工。”也就是在那时,洪刚报考了电大的工商管理学习班,开始进修工商管理的课程,为自己未来向管理层迈进打下基础。
    2007至2008年,公司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建造30万吨海上浮式储油船。洪刚班组承担的焊接项目要求高、工期紧,5、6根输油管要求在几天之内焊完。洪刚带着他的同事们通宵苦干,圆满完成了任务,输油管报验时,连续200多张定位检测片一次性合格率达100%,得到了船主的高度评价。
    “用我们的术语说,这叫无余量造船。”洪刚解释道,造船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技能的提高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让作为建设者之一的洪刚感到精神振奋。在此背景下,造船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实现造船强国的梦想,需要继续一往无前,努力拼搏”。洪刚说。
    “如今,很多农民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在向着产业工人的目标努力,他们越来越职业化,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渴望在上海拥有一个家,解除后顾之忧。”洪刚说。
    洪刚来自浙江省龙游县,正当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一年只能回乡一次的他,十分挂念家中的老父亲。“如果问我有什么愿望,我在上海打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洪刚说。
    7岁的儿子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洪刚说:“上海这几年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做得很好。从最开始只能上农民工子弟学校,到可以上民办学校,现在也可以上公立学校,我的孩子现在在上海也能接受非常正规的教育。”
    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洪刚,每年都会写议案或建议,“今年我比较关注农民工子女学龄前教育的问题,希望在十二五期间政府能加大这方面投入,因为这些孩子都将成为城市的新鲜血液,在这里绘就美好的人生蓝图。”
   

END

关键词: 外高桥邮轮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