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冲船厂全力提升劳务用工主动权

2011-04-06 08:07 | 中国船舶报 船厂动态


目前,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有劳务工近6500人,劳务工已成为企业生产的主力军。近年来,受产业向内地转移、新生代务工人员价值观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招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稳定劳务工队伍,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文船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探索劳务用工新模式。
创新思路,坚定实施改革
2006~2010年的5年间,文船公司劳务工从3000人增加到近6500人。经过多年的摸索,该公司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劳务用工模式——劳务派遣和外包相结合,有效提升了企业劳务用工的主动权。该公司劳务工包括劳务派遣工(协力工和协管队员工)与外包工。协力工由劳务公司派往企业,由企业管理,协管队员工则由企业协助管理;外包工是外包队员工,由外包队管理,这类人员占该公司劳务工总数的比例较小。据统计,文船公司目前可控的职工、协力工和协管队员工等生产技能人员合计已有4200多人,约占生产技能人员总数的57.5%,可控劳动力比例明显提高,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2009年,为适应形势需要,文船公司在深入研究分析了劳务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制订了劳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对劳务工实行了更为高效简捷的扁平化管理。当年9月,文船公司撤销了原造船工作部劳人室和人力资源部外工管理室,成立人力资源部劳务部,实现劳务一级管理体制,解决了旧体制中存在的多级、交叉管理,管理粗放等问题,实现了公司对劳务队的直接指挥与监管。
以人为本,拓展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文船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拓展劳务工的职业发展空间,着重从培训教育和创建用工方式转换机制两个渠道入手,提高劳务工技能与工作积极性。该公司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创新培养模式,在生产部门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坚持“以赛带训”的方针,组织做好各项职业技能比赛活动,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此外,文船公司还建立了用工方式转换机制。2009年,该公司制定了让拥有熟练技能的劳务工补充到职工队伍中来的政策。根据规定,协管队员工可通过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转为协力工;部分表现突出、技术过硬的协力工,则可被录用为职工。这种梯次用工机制及用工方式转换通道,成为有效激励劳务工的措施之一,同时优化了生产一线职工队伍的年龄、工种和技能结构。2010年,文船公司共有300名协管队员工转为协力工,有50名表现突出的协力工转为职工,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劳务工的工作热情。
为强化劳务工的归属感,文船公司坚持对特困和患重病的劳务工进行困难补助和节日慰问;资助经济困难的劳务工子女上学;在劳务工身患重病、家庭突发灾难时参照职工标准给予补助,并在企业发动捐款。在发放高温补助和骨干慰问金方面,该公司也做到对劳务工与职工一视同仁。为丰富劳务工的业余生活,文船公司还在劳务工队伍中成立了团支部和工会组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此外,受地方政策等因素影响,子女上学等问题困扰着文船公司的许多劳务工。据来自江苏南通的焊接工人胡师傅夫妇介绍,他们在文船公司工作了5个年头,但7岁大的女儿不能在当地小学就读。针对这种情况,文船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所能及地做好相关安置工作。
前瞻管理,打破用工困局
据文船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面对当前许多船舶企业遇到的“招工难”、劳动力流动性大等问题,他们将进一步深化劳务用工模式改革,努力做到前瞻管理。一方面,他们将坚持并不断完善用工方式转换机制,拓展生产技能人员特别是外包工和协力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凝聚力,稳定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另一方面,重点抓好协管队的建设与管理,提高队伍的战斗力。除了与广州文冲船厂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该公司将主要加强对协管队的考核、分配、管理,调动协管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同时坚持开展入厂前技能鉴定,把好人员准入关;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统筹解决协管队员工住宿问题,以保持队伍稳定,牢牢掌握用工主动权。
根据文船公司人力资源方面的规划,到2015年底,在该公司生产技能队伍中,协力工和协管队员工合计所占比例将近55%,外包队员工所占比例不超过30%,主体工种的关键岗位主要配置本企业技能人才,力争使可控劳动力所占比例超过70%;同时,理清协管队员工来源渠道,加强协管队班组建设,完善考核分配管理制度,推进工位固定、工种技能复合工作,提高协管队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为企业生产提供坚强稳定的劳动力支撑。
END

关键词: 文冲船厂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