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分析:危机背后是机遇

2009-02-12 08:59 | 本站原创 公告公示


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让全球造船企业在经过连续几年的“旺市”后开始面临低迷。为此国家有关部门11号公布了我国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份规划将会从哪些方面来影响我国的造船企业呢?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的金融危机给造船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新订单下滑、船东和船企融资困难以及船东推迟接船或撤单等。为此,《调整振兴规划》就提出了扩大内需、保证如期交船这样化解当前金融危机所带来风险的对策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副院长 曹友生:比如说加快淘汰国内的老旧船舶,加快淘汰单客油轮,这样产生更新的需求,增加国内船舶的更新的需求,鼓励支持国内的船东在国内船厂订购船舶,扩大内需。

 此外,《调整振兴规划》还把解决我国船舶工业一直以来面临的瓶颈问题作为重点。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关键设备还基本依赖于国外。

  船舶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接近50%的船用柴油机要依赖于进口来解决。

  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缓慢。自主设计能力不足,全球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

  此外,造船能力增长过快,能力过剩隐患不断增大。据估算,我国的造船能力2010年将可能超过六千万载重吨。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副院长 曹友生:我们估计2009年,2010年,世界造船的新船需求,可能要下降到五六千万载重吨,而届时,世界总的造船能力可能会两亿载重吨,所以这样的一个全球性的产能过剩的局面,在2010年以后将会凸现出来。所以中国同样也会面临着这个比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振兴规划提出了推动船舶工业上下游企业联盟、提高高技术船型的研发制造能力、严格控制新造船设施建设等导向性政策。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副院长 曹友生:它既是针对当前所面临的一些现实的问题,又立足于我们船舶行业的长远发展,可以说是既治标又治本。

  专家分析,目前国内的骨干船厂手持订单基本上都排在了2011年甚至是2012年,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带来的影响很有可能在2011年后才会真正显露出来。而通过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很有可能将眼前的危机转变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我国船舶工业面临四大发展瓶颈

  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船舶配套设备发展滞后

  近50%船用柴油机依赖于进口

  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缓慢

  全球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

  造船能力增长过快

  能力过剩隐患不断增大

END

关键词: 造船振兴规划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