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轮船的盈利神话
2011-06-13 08:56 | 新闻晚报 船东动态
提起国内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改革开放后的典范——大众汽车。其实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即诞生了一家新中国与欧洲国家波兰合办的远洋运输企业——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本月15日,这家在业内创下过无数骄人业绩的老牌航运企业就将迎来60岁生日。
新中国首家合资企业50岁后创新转型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成立于1951年6月15日,是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远洋运输企业,两国政府各占50%股份。到1952年底,就为祖国运回了52座工厂设备。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中波船舶不仅冲破封锁,击碎敌对势力妄图扼住新中国海上命脉的险恶企图,也曾响应号召披肝沥胆深入战区,为陷入战火的越南运送急需物资。
成立之初的50年间,中波公司一直以杂货件运输为主,拥有20多艘杂货船。但改革开放后,船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面是崛起的集装箱对杂货的蚕食,一面是越来越多的船舶对杂货市场“大蛋糕”的争夺,而且这种状况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中波总经理孙敏告诉记者,当时摆在他和1000多名职工面前的选择有三个:一是走传统老路,继续保持杂货运输;二是转向热门,也搞集装箱货运;三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坚决转型,在行业里杀出一条生路。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还是要根据公司自身善运重件、大件的长处和船员兢兢业业的服务特点,选择走第三条创新之路。公司在2002年初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重大件设备货专业运输企业的目标,希望实现从传统杂货件向重大件设备货专业运输的转变。 ”
在美国建立分公司,中国航运名片发向全球
确定了发展方向之后,中波公司立即着手船队更新和结构调整。 2002年4月,该公司在上海船厂订购了4艘重吊船舶,并于2003年10月“弗·奥尔坎“轮首航开始,开启了重大件设备货专业化运输的新篇章。
2008年,中波公司运输的重大件设备货比例已占到62.9%,2009年,更是高达85.1%。与此同时,船队盈利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2007年,该公司完成利润5000万美元,2008年利润更是高达6800万美元,创历史之最。
2009年,金融海啸袭来,航运市场进入寒冬,但中波公司却依靠准确战略定位积蓄起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气定神闲地等待航运业回暖的春天。2009年与2010年,在国际竞争对手普遍零利润、负利润的背景下,中波公司分别实现利润397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今年1-4月,该公司也继续保持着盈利状态,经营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0%以上。
如今,中波公司已在美国建立了分公司,在大洋彼岸的休斯敦建起了一栋漂亮的办公大楼,将中国航运的名片发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