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央企纷纷“战略重组”应对危机

2009-03-10 13:45 | 国际船舶网 船东动态


中海集运+中海码头 

    2008年10月11日中海集运发布公告称,中海集运收购中海码头全部股权计划获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中海集运以总代价约26.01亿元收购中海码头全部股权 ,中海码头成为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据了解,中海集运是专门从事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的多元化航运企业,业务范围包括集装箱运输、船舶租赁、集装箱堆场等多个领域。而中海码头所属的各个码头均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并一直保持良好营运记录,尽管中海码头投资的码头大多位于二线港口,持股比例不高,其盈利性从目前来看很一般,但长远来看,中海集团计划至2010年将把参股投资的泊位数增加七成,集装箱吞吐量由现在的1850万TEU提升95%至3600万TEU,码头资产将提升公司长远价值,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提升盈利预期和降低行业风险。

中外运+长航

    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下称中外运集团)和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下称长航集团)重组。重组后的新公司为“中外运长航集团公司”,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长航凤凰、长航油运、中国外运、外运发展和中外运航运,成立后的新集团,将成为横跨海运、造船、物流、货代等多项业务的综合物流集团,规模或将仅次于中远集团。作为仅有5家大型央企的航运板块,中外运与长航集团之间的成功整合为央企重组在航运业中的推进做出了表率。
    据了解,中外运在资产规模上远远大于长航,但在干散货运输、油运、造船等业务方面,长航集团的优势凸显。干散货资产方面,长航集团的干散货资产业务集中在长航凤凰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长江干线。中外运集团的航运业务集中在远洋运输市场,其盈利能力要超过长航集团的散货船队。因此,从航运资产发展前景分析,长航集团的油轮业务更胜一筹,干散货业务目前略逊中外运集团,但是长航凤凰手里持有大量散货船订单,发展前景不错。

中海+首钢

    2009年1月8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下称中海集团)与首钢总公司在上海签署《合资组建航运公司协议》,这是2006年10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在先后两次共签订四艘大型货轮《包运合同》合作基础上,双方的第三次合作,标志着双方从单纯的业务合作走向资本合作。
    中海集团两艘现有的1.5万-2万吨级的杂货船经过评估将先期进入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钢材成品等货物运输业务,为首钢等钢铁企业提供钢材等货物的运输服务和保障。“未来合资公司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进一步租船或买船,增加新运力。” 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表示。
    相关组织分析,目前国内近八成远洋货物由外国船东承运,能源运输依赖国外船队并已威胁到能源和经济发展安全。交通部也多次提出“国货国运”和“海运强国”的政策框架,鼓励国内船东做强做大。某港口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周期处在何种位置其实并不重要,国资委不久前就明确表示要做大做强企业主业、发展和培育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国企重组的重大政策支持。”


    2009年,类似大规模重组将会更精彩,出售利润率并不高的航运业务,通过合并和重组转而发展产业链条上更赚钱的业务,将成为行业机制调整的一次很好的契机,也将是航运央企大整合的“重头戏”。行业分析师预测,未来航运业的央企整合可能有两种路径,一是剩余4家航运央企进一步整合兼并,形成数量更少但业务依然多元化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第二种则是分业务整合,即整合油运业务和集运业务,造就中国的航运“巨无霸”。(中国国际海运网  林琳)

END

关键词: 央企战略重组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