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福:中远的“六个全球化”
2011-10-11 08:35 | 学习时报 船东动态
中远集团是特大型综合航运物流企业集团。航运方面,中远集团拥有近800艘各类现代化商船、5800多万载重吨,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名列世界前茅。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国内第一、世界第四;干散货船队规模世界第一;特种杂货船队规模世界第一;同时还有一支超级油轮船队。码头物流方面:中远物流稳居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之首;中远太平洋在全球拥有的码头权益年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五。修造船方面:中远造船工业公司和中远船务集团的造船能力居中国第三位;中远船务修船能力也稳居亚洲榜首,被誉为修船界的“航母”。
目前,除中国本土的下属公司外,中远集团在境外形成九大区域公司。海外区域公司作为中远集团全资子公司,集团总公司对其进行直接管理。回顾和总结中远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历程,笔者认为主要呈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也可称为“六个全球化”。
经营服务全球化
全球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经营服务全球化。目前,我们已经在 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公司和办事机构。海外形成了香港、欧洲、美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韩国、非洲和西亚9个区域公司。为了有效推进经营服务全球化,我们在2000年确定了“两个转变”的新世纪发展战略。近年来按照这一战略,围绕航运、物流和修造船三个产业重点,积极调整船队结构,提高船队的盈利能力;对航运相关业进行整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修造船业。企业也实现了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的转变,正在努力向全球公司转变。
经营服务全球化需要合适的组织架构予以保障。中远原来对海外实行“块块管理”,即以区域化管理为主,以便形成规模优势。随着集团专业化管理的推进和海外实力的增强,我们发现这一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于集装箱运输来说,容易形成多利润中心、条块割据,难以实现全球范围的垂直一体化管理,不利于提高集团整体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重新调整了海外的管理模式,我们引进先进的IRIS2系统以及SAP全球财务信息系统,采用以业务为主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对集装箱运输开始实施全球范围的垂直一体化管理。通过合理重组,我们感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迅速提高,经营服务的全球化水平突飞猛进,同时还为我们今后在海外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本运作全球化
相对经营的全球化,资本运作全球化是企业最具根本意义的全球化。多年来,根据航运业资金密集、回报期长的特点,中远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海外上市。根据航运业资金密集、回报期长的特点,中远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壮大主业规模,提高竞争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中远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各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对业务进行重组整合,有效实现了资本的放大和公司价值的提升。如我们通过中国远洋整合了航运主业产业链,通过中远太平洋整合了码头业务,通过中远航运整合了特种船运输业务,通过中远投资整合了修船业务等。现在,中远进入上市公司资产已占集团总资产的75%以上,“资本中远”初具规模。
二是发行商业票据和资产证券化。中远集团于1995年3月21日在美国发行了第一笔商业票据,采用信用证担保方式。此后,中远集团连续7年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为自身实施全球化战略、提高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资金来源。中远在国际市场上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多次获得“年度最佳资产证券化项目”、“年度最佳结构性融资项目”等荣誉。
三是船舶租赁。传统上,我们通过向银行借款来造船。但1998年年底,我被任命为中远集团总裁时,中远的资产负债表情况并不乐观,很难再通过银行借款的方式来发展船队。由于面临着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中远创造性地提出“从拥有船经营向控制船经营转变”的发展思路,根据市场变化开始灵活租船经营。
资本运作的全球化,不但为中远筹集到了宝贵的发展资金,而且促使中远建立了国际化的管治机制,实现了股东、社会、企业价值三个回报最大化的目标。
文化管理全球化
世界跨国公司不仅在经营全球一体化上成绩斐然,在文化管理本地化上也同样表现卓越。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惯,有不同的法律政策,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严格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政策,依法经营。中远在全球化发展中始终坚持“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2006年11月,“中国远洋”董事会凭借在企业管治方面的出色表现荣获由香港董事学会评选的“2006年度杰出董事奖”上市公司非恒生指数成分股组别,成为首家获得该奖项的H股公司。
中远坚持“入乡随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行海外员工的属地化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海外员工待遇的属地化和市场化。我们在海外上市公司高管中推行了期股期权制,对一般员工也比照当地市场水平确定工资待遇,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我们坚持海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本土化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人员在开拓当地市场中的作用。海外公司员工不管来自哪里,不论什么肤色,只要“进了中远门,就是中远人”。不少当地员工被聘为海外公司的副总经理直至总经理。
合作竞争全球化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国际上对中国意识形态存有“偏见”,对具体情况又不了解,“中国威胁论”时有出现。从中远的经验来看,要在国际上消除“中国威胁论”,需要国际上看到和承认“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中远的做法是在全球化经营中坚持竞争合作、互利共赢。通过合作,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用他人的资源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997年我们在集装箱运输领域,首先与日本的川崎汽船、我国台湾的阳明海运公司合作,后来又接受韩国的韩进海运公司加盟,互租舱位,协调派船,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服务联盟“CKYH”。我们还和世界最大的汽车船公司日本邮船合资成立了汽车专用船公司,与世界最大的重吊船公司荷兰的BIGLIFT进行合作等。在2007年年初,我们和日本唯一的铁路货运公司日本铁路货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从事中国到日本的海铁联运项目,再次深度进入日本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市场。
中远还积极推进与外资在海外港口码头等项目上的合作。比如,在意大利的那波里码头、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美国的长滩港、新加坡港、香港等,都拥有自己的码头。而通过这一系列的合资合作,中远得以顺利进入国际码头市场。
社会责任全球化
作为一家中国的跨国公司,中远很早就注重承担广泛的“企业公民”职责。近几年来,在企业快速发展、燃油消耗总量增加的同时,我们通过调整船队结构、优化航线设计、降低航速以及开发新技术等措施,使2009年能源单耗降低为0.82吨标煤/万元收入,比2005年的1.01吨标煤/万元收入降低了18.8%。2009年11月在青岛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由中远发起、CKYH联盟共同发布了减速航行、节能减排的“青岛宣言”,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2005年,中远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企业慈善基金“中远慈善基金”,多次扶危济困、捐款助学。这其中包括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中远通过该慈善基金向地震灾区捐款8300多万元。2010年4月16日,中远集团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这是继同年4月初向西南干旱地区捐款990万元以后再一次捐款,是我们尽社会责任和献爱心的实际行动和具体表现。
2006年,中远完成了国内首份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反对腐败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后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典范榜,是第一个中国企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航运企业入选。鉴于中远在履行“全球契约”方面的突出表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笔致信、邀请我参加了2007年7月初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全球契约”领导人峰会。2008年7月,我又应邀参加了潘基文秘书长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契约”座谈会并在会上代表中远郑重承诺、正式加入联合国倡导的《关注气候宣言》。在《世界人权宣言》颁布60周年之际,中远集团还签署了《世界人权宣言》,成为我国第一家签署该宣言的国有企业。
外交资源全球化
根据多年来在海外发展的经验,我们感到,外交资源是企业在海外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如果应用得当,可以发挥企业凭一己之力无法起到的作用。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壮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的今天,这一资源有巨大的使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