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杯船舶行业电焊工技能大赛开幕

2011-11-01 08:00 | 中国水运报 国内造船


10月26日,江苏突然降温,全省被阵阵寒流入侵。但随着明德杯船舶行业电焊工技能大赛的大幕徐徐拉开,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队伍和选手们持续高涨的热情驱走了寒意,28日上午,在阳光的普照下,此次大赛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2010年造船完工量达到2300万载重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手持新船订单量也跃居全国第一,新船造船完工量更占到全国的1/3,成为全国第一造船大省。二是两化融合深度推进:全行业坚持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集成四个层面的跨越。三是技术创新引领发展:该省已经建立了3家国家级工程中心、8家省级船舶工程中心、8家省级技术中心,船型开发也不断突破,创造了数项中国乃至世界船舶建造第一的纪录。四是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初步形成了科研、设计、造船、修船、拆船、配套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船舶产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断加强和延伸。五是产业集聚不断提升:南通、泰州、扬州三大远洋船舶制造基地区域错位发展,集聚效应显著,规模总量占全省的85%以上。六是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培育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2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前20强,5家企业进入全国造船指标前十名。
焊工大赛:顺应行业需要
焊接是船舶质量的生命线,直接决定着船舶质量的高低,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其优秀的电焊工队伍一直是该省船舶工业发展的优势。随着全省造船规模的迅速扩大,造船人才紧缺问题日益显现,企业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江苏省于2007年率先在全国开展焊工技能大赛,由省经信委、省交通运输厅、省人社厅等七家单位联合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每两年举办一次),参赛的人员越来越多,选手的水平越来越高,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大赛总体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电焊工技能大赛探索了一条开展行业专项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十二五”期间,面对高速发展的船舶制造业,以及现代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船舶行业的电焊工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届大赛组委会主任、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江苏省国防科工办主任秦雁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举办全省船舶行业电焊工技能大赛,对于全省船舶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造一支与造船大省地位相适应的高技能焊工队伍,将是促进江苏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转变,发挥经济支柱产业作用的重要保障。通过大赛,集中展示全省各地船舶企业电焊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涌现出了一批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电焊技术能手,正顺应了江苏省船舶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推动全省船舶行业广大技术工人苦练内功、提高技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造船发展:加快结构调整
今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第一年,国务院提出了把内河水运作为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重点任务,要求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而船舶工业作为交通运输业重要的装备制造部门,对于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推进水运节能减排、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1-9月份,江苏省全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造船完工量1769万载重吨,占全国份额的34.7%;手持订单量6505万载重吨,占全国份额的38.5%;新承接订单958万载重吨,占全国份额的33%,以良好的发展态势迈进“十二五”。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传统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因此,船舶建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省迈进造船强省的关键时期,需要强大的要素支撑和环境支持。江苏省经信委主任陈震宁强调说,要以此次全省船舶行业电焊工大赛为契机,更加注重船舶行业发展的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尤其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注重船舶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当前,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船舶产业是江苏省船舶行业发展的迫切任务。对此,陈震宁表示,要把发展的重点从更多依靠资源要素转向结构调整,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现代化工艺制造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和延伸产业链,利用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机遇和政策,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业,在全国形成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产业。
END

关键词: 电焊工技能大赛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