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助推造船民资前仆后继

2009-03-13 09:48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3月2日,拟建的台州凯航、中洲、泰鑫3家船厂通过“工可”评估,投资额合计达10亿多元。其中一家船厂老板林先生向本报表示,地方政府非常支持,他不可能半途而废。

而舟山金海湾船业也得到了地方政府扶持。3月5日,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在全国两会上向高层进言,该公司总投资超过95亿元,去年实现利税3.5亿元,带动七八千人就业。她希望发改委能放行这个未批先建的项目。

一位知情者分析,一条大船的产值可达上亿元,税收也较可观。而船舶工业属于装备制造业,能够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解决大量就业,地方政府因此无不大力支持。

以舟山为例,该市专门设有“船舶修造管理服务局”,计划培育5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巨无霸”船企。2008年,舟山船舶工业总产值达319亿元,占当地GDP的30%强;完成投资额95亿元,同比增长78%。

本报调查发现,近年来长三角各地政府均对造船业青睐有加。

2006年,国务院确定三大国家级造船基地:以上海、南通为主的长江口地区,环渤海湾地区与珠江口地区。接着,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办法”,吸引民资外资涌入,造船企业新增1000多家。

2006年12月,浙江出台《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宣布投资百亿兴建十大造船基地。舟山、温州、台州、宁波都将造船业列为重点产业,争相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2008年,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6%、32%和10%以上。而造船业与这三大主导产业联系紧密,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更多民资趋之若鹜。

仅在台州,2007年本地生产万吨轮450条,2008年上半年台州船舶工业产值增长52.8%,全年突破150亿元。当地政府预计,未来三年台州市造船能力将突破1000万载重吨,这个数字是浙江“十一五”规划年产量520万载重吨的近两倍,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年产量1700万载重吨的近六成。

“造船价格下滑主要缘于产能过剩,金融危机只是导火索”。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顾问朱汝敬指出,2008年共有一千万吨旧船退出,但新增造船量却增加一亿吨。2009年预计有三四千万吨旧船退出,却有1.5亿吨的新增造船量。

他呼吁,业界不可错误估计二三年内造船业就会好转,而继续盲目扩大产能。

END

关键词: 造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