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业“瞄”紧4万亿

2009-03-13 10:25 | 国际船舶网 船东动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确定今年我国经济增长8%左右的预期目标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再次强调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4万亿再度成为关注指数飚高的热词,不得不让人猜测以“高投资、高产出”著称的海运业在“保八战”中饰演什么角色?

中国航运市场面临“大考”

再找不到一个词比用“冰火两重天”来修饰2008年全球海运业更加贴切。去年前9个月,国内海运业绩达到了8年来发展的顶峰,港口码头灯火通明,工人日夜赶工,订单如潮……而10月份突如其来的一场金融“寒流”,让热火朝天的海运业打了个大“冷颤”。

“寒流”袭来,堪称国际海运“晴雨表”的BDI指数自去年9月开始“自由落体式下跌”。航运公司货运量骤减,深圳港、上海港等沿海大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连续三个月明显下滑。船东纷纷遭遇撤单,中远、中海锐减126条船舶投资、中集身陷“停产门”、海运风行“零运费”、部分民营船企面临倒闭……金融危机的不断侵袭,让航运业者感觉“很猛很突然”。

航运危机何时探底,行业市场何时回暖?正待中国航运市场面临“大考”的契机,2009年年初,中央强有力的4万亿的投资计划率先启动,外部BDI指数在短短三个月反弹回2000点,政策和行业都好像对惨淡的海运业露出了微笑。

4万亿“暖”市提信心

4万亿救市计划一出,多方人士也对4万亿“救市”计划普遍看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非常乐观,他认为,4万亿刺激计划具有坚实的短期基础,具有及时性和必要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扩大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南通港口协会秘书长王述诗认为,国家空前绝后的4万亿投资是针对遭遇金融海啸冲击的中国经济一个整体调整,是一个统筹兼顾的整体部署,而4万亿对港口投资不大,有几方面原因,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前期国家对港口航运的大投入有关,中国沿海港口和航运的布局已经基本成形,而目前国家急需拉动内需,会倾向于“短、平、快”的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生工程是特殊时期国家“理性”的韬略。

除了直接投资到港口建设的一部分资金之外,在4万亿里占主要地位的基建投资将大大带动港口的发展。中信建投的研究观点认为,尽管海运业不是4万亿投资的重点,但港口企业间接受益也会不菲。铁路、公路网络的完善,有利于港口企业货物的运输,辐射腹地的扩大会使港口吞吐量显著增长。同时随着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作为出口行业的下游,海运业也将由此受惠。

“人民币贬值必将刺激国内纺织业等行业的出口,从而给集装箱航运带来一定的利好,甚至刺激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带动干散货运输市场。不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需求是否能够回升,才是决定航运业景气程度的最终因素。”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目前集装箱和干散货运输收入占船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均为30%-40%。由于近两年干散货运输市场景气度明显高于集装箱,因此集装箱的利润贡献小于干散货。随着近期干散货运输市场低迷,预计2009年船公司各项业务的利润贡献比重会更加平衡。

4万亿元不仅是一个数字概念,而是一个强劲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宝玉说,“我们港今年头两个月吞吐忙起来了,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让周边的钢厂恢复了生产。而去年12月份,我们港根本就没进出过钢材。”高宝玉说,为迎接未来货运高峰,港口新招了2000名装卸工人。

回暖效应尚需时日

4万亿在多数人眼里是美味饕餮,但毕竟有限。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许贵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情况还不如预计的那么糟,船东非常希望从中获得一部分投资,缓解趋于冻结的船舶制造业。但一份如此大的“救市”美羹真正分到海运碗里的十分有限。许会长说,4万亿救活贸易再回暖海运业需要一定的周期,成效如何也需要时间。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刘斌大胆分析,2009年港口和航运业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为70%,保持2008年的增长水平仅为30%,港口和航运业已经告别高增长的阶段。4万亿经济振兴计划如果第一季度做好,第二季度开始启动,第三个季度能够实施该计划,四季度就能实现其计划。问题是,4万亿投资带来的货运量能否覆盖中国对外贸易的损失量?有两大因素制约2009年航运业的发展和繁荣。第一是对外贸易复苏程度,第二取决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信心程度。预计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将会出现较大跌幅,并且要面临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4万亿难以真正拉动航运和港口经济,4万亿对风口浪尖上的海运也将难以“果腹”。

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表示,当前货代、港口、船舶的中小企业,短期来看需要的可能是“资金”,但长期来看更需要的可能是政策和机制来营造其生存的空间。4万亿“治标”的同时,如何实现政府角色转换,如何遵循市场规律,无论是“偏爱”较多的国企还是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都该顺应市场规律进行洗牌,整合体制或者建立一种机制,规范和引导身陷金融漩涡中的港航企业走出困境。“对于成长中的货代、港口、船公司等中小企业来说,更是无法从4万亿中分得一杯羹,‘金融危机’中‘受伤’最严重的民营企业需要的不但是救济,而是政策和环境。”康树春说。
END

关键词: 航运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