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船企收到政协“御寒计”
2011-12-22 08:19 | 人民政协报 国内造船
在国际造船业整体面临“严冬”之际,位于青岛、烟台、威海等六大造船基地的造船企业近日感受到融融暖意,山东省领导批示转来的一份省政协建议,为大家送来了“御寒”之策。
船舶工业是“综合工业之冠”,其配套产品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涉及97个产业部门、360多个专业技术领域,产业关联度高达84%。2010年,山东船舶工业实现造船完工量304万载重吨,是“十五”末的16.2倍,海洋油气装备及豪华游艇制造位居全国前列。良好的发展态势因国际金融危机而改变,受其滞后性影响,山东船舶工业今年延期交船、降价接单等问题突出,造船成本大幅增加,盈利空间大幅压缩,超过40%的造船企业没有接到新订单,明年将有部分企业停工停产,船舶工业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山东省政协10月份联合省国防科工办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在省政协副主席齐乃贵的带领下,对十余家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企业所在市政府深入座谈科学应对之策。
调研中,委员们发现了影响船舶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产业规模不大,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研发设计及集成创新能力不强,配套体系不健全、本地化装船率不到30%,造船企业对国际新标准准备不足等。
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败。山东省政协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了《关于推动我省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以省政协信息专报形式报送省政府领导。建议认为,在无法改变市场原因的情况下,应当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切实加强引导和扶持力度,引领企业苦练内功、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抓住世界造船业结构调整时机,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高端产能建设力度,在应对危机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同时,通过调整增值税起征点,合理提高贷款额度,协助企业化解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物资和劳务问题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帮助企业尽快摆脱核心技术、关键部件依靠外援的被动局面,山东省政协建议鼓励以灵活机制建立国际领先的船舶研究机构,成立产业技术合作联盟,设立专项研发资金,增设船舶设计制造专业。建议还从推进船舶工业与海运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拓展市场空间,提高配套能力、延展产业链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对省政协这一信息专报高度重视,认为建议非常及时,要求印发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六大造船基地所在地政府和全省造船企业、主要配套厂家。
“当前困境是金融危机滞后性影响的必然反应,船舶工业总体持续兴旺的趋势和加速向我国转移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船舶工业市场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船厂老板们从政协建言中获取了战胜经济“严寒”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