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广东航运复苏较远 曲线求生

2009-03-24 09:35 | 国际船舶网 船东动态


金融危机快速传导至航运业后,使得航运业遭受重创。目前,广东船东们基本采取简单“三招”度困:一是频繁地跟租船单位商讨“价格调整”(广东省船东协会开展调研,公布相关的市场最低成本价给船东作参照);二是要求以往在港澳加油的船只尽可能返回内地加油;三是在公司内部节省开支“自救”,将运作成本降到最低。

专家介绍,航运市场的复苏要完全依赖于经济环境,根据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至少2009年不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年份。对于集装箱运输市场,广东的船公司已经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进行运力撤线并班的部署,并着手封存运力的“过冬”计划。尽管货运需求大幅缩水,2009年行情下降的整体走势基本已定,但还是有可能在明年出现缓慢恢复。2月份,广东主要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同比下降12%,已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预计2009年其他月份沿海煤炭发运量下降趋势持续至6月份,期待在下半年尤其在迎峰度夏期间,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能有所恢复。因此,广东航运市场将度过一个漫长的“寒冬”,复苏尚需时日。

“对于此种现状,航运企业无需过于悲观”,华南理工大学物流学专家桂寿平教授指出,“从一个经济长周期的角度看,经济危机只是加速了经济的下滑,至少到目前为止,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没有到达崩溃的边缘。危机总会过去,经济还会继续发展。” 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是坚实的后盾,广东航运业仍然应该充满信心,毕竟全球化进程没有逆转,广东经济的基本面亦没有发生改变。

这种重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的形势,正是相关企业和部门修炼内功、调整结构,使广东航运充分与国际接轨,争取成为航运强省的好时机。广东船东协会会长邓敏聪介绍,广东航运企业尝试反周期运作也不失一条等待的途径。在上一轮航运周期中,已有班轮公司反周期运作成功的例子。具有一定实力的航运企业,不妨在充分分析成本、价值和市场潜力等因素后,尝试反周期运价,以在下一轮繁荣周期到来之前抢占先机。 “在低糜时期,航运企业尤其是内河航运企业不要坐以待毙,有许多措施和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包括提升员工素质,实现管理再造,尝试反周期运作等。”他说。

对于大环境,专家建议有几点需要上层尽快在危机中推行与健全,不仅利于广东航运在危机下的生存发展,而且有助于全国航运的实力保存,如推行第二船籍登记制度,适当减免国内注册航运企业营业税等。

专家认为,考虑到目前特案免税登记政策在实施范围和实施时间上的局限性,建议政府尽快研究建立鼓励中资船舶在国内登记的长效政策,制定专门为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的登记制度,对国际航行船舶不视为进口,免交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确保中国船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和其他国家船公司处于同一水平上竞争,提高对船公司将“方便旗”船回归的吸引力。另外,高额的税赋也是导致中资国际航行船舶难以回归的主要因素,建议政府借鉴国际通行的“船舶吨税制”,提高我国国际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航运企业盈利状况普遍堪忧,适当减免国内注册航运企业营业税不失一条助企业脱困的途径。面对收入下滑、大面积亏损的局面,航运企业迫切需要降低成本,获得生存空间。目前,国际上少有营业税这一税项;香港按地域来源性征税,来自于香港以外地区的利润不须向香港政府交税,在港经营不盈利,不交税;新加坡对航运企业的税费也给予很大幅度的优惠。建议政府适当考虑减免国内注册航运企业营业税,帮助企业减负。

国家还可以鼓励引进国际融资租赁模式。金融危机后,银行对船舶信贷开始收紧,航运企业通过股票和债券的公开市场股权融资也遇到困难。迫于融资压力,企业开始取消或推迟部分新船订单,其中长期发展受到限制。为拓宽航运企业的融资渠道,建议引进国际上通行的融资租赁模式,成立船舶投资募集公司,通过银行及投资人的资金投入建立类似封闭式基金而实现融资。融资公司与国内航运企业、国内船厂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的,可享受政府给予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税费减免。

另外,国家还可以趁机加速企业老旧船报废,调整运力结构。由于市场需求低迷,国内运力闲置的情况日益明显。为缓解市场供求矛盾,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建议政府以供求矛盾较为突出的干散货船队,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危险品运输、客运船队,以及高污染、高能耗的部分内河船队为重点,加快淘汰老旧船舶,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建立专项基金,对于提前报废老旧船,并购置标准船型新船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既推进了运力结构调整,又拉动了内需。专家甚至建议,地方政府支持港口集疏运建设,鼓励铁路进港,趁此机会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广东方面已经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尤其是加大港区铁路线的布局和规划,通过建立多途径的集疏运体系,构筑立体、现代、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网络,既服务港口,又服务港口城市。
END

关键词: 航运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