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新海马”疏浚船

2012-03-06 08:09 | 东方网 公告公示


 

据《劳动报》报道,风并不大,但海浪撞击船体后仍然发出哗哗的声响。海面上除了中港疏浚公司几艘正在施工的挖泥船,四周苍苍茫茫。若不是船员们穿着橙、蓝或白色的工作服,整个视野里就是水天一色的单调……而船员一旦登上了船,至少要在上面工作21天。

日前,记者登上了正在外高桥航道外四、五期施工的“新海马”轮,一探船员们“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内心却是丰富多彩的,一份期许与责任让他们的世界不再孤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流动的“职工之家”

本次探访的“新海马”轮是国内最先进的挖泥船,由于工程进度需要,2月初刚从黄骅工程调至外高桥项目部施工。记者搭乘一艘接驳船,随波逐渐“摇摇晃晃”地登上了“新海马”。

“又大又高”,是“新海马”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整艘船约8层楼高,其中5层为居住舱室。船长钱杰寐边介绍、边带着记者参观。他告诉记者,船上实行四班三轮转制,每班约5人,每工作4小时休息8小时。“考虑到疏浚船的特殊性,我们一般工作三周休息一周,这就意味着,上了船一呆就至少21天。”说到此处,他不禁感叹,“大伙儿在船上的时间远比在家的时间多得多。船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另一个家。”

船上的“家”是怎样的一番面貌呢?带着好奇,记者来到了舵工袁建云的宿舍,此时,他正和一群刚下了班的同事坐在床上聊天。只见约1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放有2张床,配备独立的卫生间,鞋子整齐地排放在墙脚,地方不大却显得相当温馨。在宿舍旁边是“职工之家”,里面乒乓桌、跑步机、踏步机、拉卡ok机一应俱全。“下了班,唱首歌,整个人都放松了。”袁建云说,这里是他们最常来的地方之一。

一份期许与责任

走访中,记者发现,“新海马”上的船员分别穿着橙、蓝、白三种颜色工作服,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工种。虽然岗位不同,船员们却拥有着一份期许和责任。

橙色代表了甲板作业岗位。90后袁建云是“新海马”上的一名舵工,身着橙色工作服的他工作刚满半年,说起自己的第二个“家”,他坦言如同其他船员一样,自己也曾不适应。“刚上船那会儿,因为上班时间没有规律,十分想家,我时常睡不着觉。”船上的老水手很照顾他们这些新兵,休息时和他们一起玩电脑、看电视,帮助他们慢慢适应环境。袁建云说,以前最盼望的就是下船回家,现在这种感觉已经不那么强烈了。

蓝色代表了机舱作业岗位。来自河南新乡的李志宜已在机舱工作5年之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直白地回答说:“工资比家乡高。”他说,自己高中毕业后,经过专业培训,就当了船员。如今,已在老家结婚生子。在谈话中,记者获悉,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岗位晋升。“现在,我也常会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技术,希望能顺利通过考核,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船上的干部身着白色工作服。身为一船之长的钱杰寐遇到突发事件,总是冲在最前面。常人总以为“晕船”只会在新船员身上发生,其实不然。“遇到大风浪,即使是老水手,也禁不住啊!”在船上干了10多年的钱杰寐说,每到这时,即使头再晕、人再不舒服,哪怕在岗位旁放上一个呕吐筒,他都会坚持站在驾驶室内。“这是一份责任”,他淡淡地说道。每次接到工程后,你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面对提问,钱杰寐不假思索道:“在节点前完成工作,带着一船的兄弟们平平安安回家。”

长江滚滚向东流,默默无闻的疏浚船昼夜辛劳地耕耘,保障了航道的畅通无阻,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出贡献。

END

关键词: 施工海马疏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