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贵:神秘的引航者

2012-04-10 21:34 | 台州日报 船界人物


 

引航员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在全国,这个群体的总人数在1500人左右;而在我市,仅有引航员17人——神秘的引航者

3月下旬,市港航局办公大楼引航处,处长朱祥贵接受采访时说:“干我们这行的,不要说你们媒体,就是单位其他同事,也有好多搞不清楚我们到底是干啥的。一个词:神秘。”

这位从1985年就开始从事引航工作的高级引航员,对去年全市引航船舶净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颇为自豪。“根据我国引航业发展规律,当引领船舶净吨达到1000万吨时,就意味着一个地方的引航工作已经上等级、上规模。这也表明目前台州的引航事业已进入了一个转型期,迈上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期。”

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引航旧称引水、领港、领江,是指在一定的水域内(港口或内河),专门性的从业人员(即引航员)登上船舶,为船舶指引航向,把船舶安全地引进、带出港口,或进行各种靠离泊操纵。

由于港口的航道条件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天然屏障,事关一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因而按照国际惯例,引航员必须由本国人担任,对出入港口的外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

“这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国家航权的一部分。” 朱祥贵说,引航员是漂泊在外的轮船靠港前看到的第一人,也是驶离港口后告别的最后一人,他们的形象,事关国家、港口的对外形象。“因此,引航员也被誉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引航这门职业,要求引航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航海知识以及大量引航实践经验。“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初级引航员,至少需要七八年。” 朱祥贵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级引航员,一般要12年以上。

朱祥贵介绍,船长是船舶总指挥,引航员则是进出港时船舶的总指挥,在进出港时,引航员代替“船长”履行船舶操控职能。“所以引航应具备船长的知识和能力,且在熟悉港口情况的基础上,还应熟悉各种船舶特性,并能熟练使用航海应用语和日常英语,以备和外国船员顺畅沟通,以确保港口和船舶进出港安全。”

港内航行也需高精度

美国《读者文摘》统计,全世界心理压力最大的20种职业中,海港引航员仅次于地下矿工、飞行员,和空港的领航员并列第三位。

“引航风险大。一是要控制船舶事故,一旦出了事故,都是上千万乃至上亿元的损失;二是人身风险比较大,工作时间不固定、技术难度比较大。”朱祥贵介绍,引航员在海上要登上外轮,必须由外轮上的水手放下软梯,从引航艇沿着软梯爬上货船。“风平浪静还好,遇到风高浪大,拖船摇摆不定,在没有任何保护情况下确实十分危险。”

“因为职业的危险性,所以引航必须符合一定的前提条件。”朱祥贵说,引航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要达到安全十分不易。

有人说现在科技发达了,引航靠着高科技设备就行,实则不然。现在使用的GPS、雷达等存在滞后和误差,这需要引航员运用航海技术和经验来弥补。“由于船舶质量大惯性大,一般船只靠泊码头速度不得超过每秒8厘米,否则就可能造成码头坍塌等不可预测后果。”朱祥贵介绍,引航受港内航道、水流等各种因素影响较大,不能有半点偏差。

台州港海门港区由于港口条件特殊性,船舶进出港均受航道水深和潮汐限制,一般都需在高潮前后进出。3月1日,原定下午两点离开4号码头出港的柬埔寨籍外轮,由于卸货时舱盖损坏而推迟至2日下午两点离泊,加上舱盖修复时间很难确定,潮高又在一步步减少,为此船方和需接靠内贸煤船的码头方都很焦急。

“我们在获知信息后,制定周密安全的引航计划。”朱祥贵说,该轮最后在当天下午6点潮汐限制到来前离开了泊位。

“培养大吨位船舶引航员迫在眉睫”

目前,台州仅有引航员17人。近5年来,这个精干的团队,年均引领船舶4000艘次,年均引领里程40000海里,人均引领里程及人均引航艘次在全国位居前列,在高强度、高压力和高风险情况下保持了无安全责任事故的良好记录。

“港口引航的能力事关港口正常运转和发展。因此,对一个港口来说,引航员就像脖子一样,虽然细小,但很重要。”朱祥贵说,台州的引航事业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上世纪80、90年代,引航员们引航的,都是1万吨级以下的船舶。随着华能电厂的投产,引航任务跳跃式发展到10万吨级。

“引航技术与船舶大小成正比。所以我们平时经常在一起会商探讨技术。”朱祥贵认为,随着台州主攻沿海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等级引航员,这对台州港引航的技术和人员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培养大吨位船舶引航员迫在眉睫。”

“向国内先进的兄弟单位学习,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做。”朱祥贵说,今年他们将继续派遣引航员到宁波、舟山等深水港口,学习和交流大吨位船舶的引航技术,培养足够数量、技术合格的高等级引航员,更好地为台州海洋经济发展服务。

END

关键词: 朱祥贵引航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