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华:舟山中远船务高级电焊工
2012-05-20 09:00 | 国际船舶网 船界人物
有谁记得那厚厚的工作衣下,也曾裙摆飞扬;有谁记得那双沾满油渍的双手,也曾纤细灵巧;有谁记得那烫伤的胳臂后,竟有着那般坚强和乐观。杨文华,在飞溅的焊花中,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焊接工作,被称为是“努力不长智、费力不露脸”的工种。正是在这块技术含量高、文化要求低的“贫瘠土地”上,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的电焊工杨文华,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杰出的高级电焊工。
杨文华毕业于葫芦岛中专,因为全家工作都是跟船舶打交道的,她觉得造船挺好玩的,所以选择了电焊职业。当时,她对电焊只有“头戴面罩,手拿焊枪,火花四溅”的模糊印象,等她拿起焊枪,才发现电焊远没有那么简单,要么打不着火,要么焊线走得歪歪扭扭。“实际操作跟书本上学的完全是两样,”杨文华说,她是个不认输的人,为做好这份工作,她把自己关在闷热的工作室里,焊接时的熏烤,焊花的飞溅和呛人的气味,使她领教了做一名电焊工的艰辛,脸上、脖子上也被弧光烤得脱了几层皮,尽管如此,她仍坚持在生产一线,一干就是10年。电焊基础扎实了,她又干起了焊接工艺评定,这一干又是10年,直到现在。
在从事焊接工艺评定的这10年里,杨文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9年7月,南通船务SUPER M2海洋平台项目在建造过程中,作为焊缝承受外力最大的部位,桩靴部分在高应力的作用下,焊后出现了裂纹。杨文华不分昼夜地与项目相关人员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及裂纹性质,对补焊的焊缝制定了较详细的TIG焊熔修工艺,并对焊缝进行TIG焊熔修,防止了裂纹的产生,这是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杨文华据此在焊接技术杂志上发表了《桩靴大肘板与齿条的焊接裂纹分析及TIG焊熔修工艺》论文,受到了同行的称赞。
为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杨文华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原管子对口焊都是采用手工焊封底,但CO2焊盖面的传统工艺造成根部成型差,效率低,清查不净容易影响热挂锌质量,并需要大量打磨修补。对此,杨文华结合国内外管系焊接的新技术,向公司提出改进传统焊接工艺,减少打磨量的建议。在她的主持和其他部门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反复实验和比较最终确立了在车间全面推广应用氩弧焊封底,CO2盖面的新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常年困扰车间焊缝根部成型差,打磨工作量大的关键问题。“过去车间用20名工人专职从事打磨工作,采用新技术以后仅需6名,一年单劳务费用就可节省12.5万元,其他动能消耗和工具消耗方面节省的费用更多,且焊接质量大大提高。”杨文华说道。其立项课题《稳定提高大型管件焊接质量》荣获了1999年度全国优秀QC成果一等奖。
二十多年来,杨文华一直拼搏于生产一线,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一次次的生产任务。据统计,她本人施焊过的管路X光探伤一次合格率均在97%以上,她同时拥有DNV船级社、CCS中国船级社、ABS船级社和劳氏船级社焊工合格证书。她不仅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而且非常注重培养青年工人,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培养出了一批批技能优秀的分承包方焊工,而其本人也获得了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电焊工是个特殊工种,以男性居多,但杨文华却用女性独特的柔情焊化了钢铁,在飞溅的焊花中舞出了她的绚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