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冷"展会传递转型信号

2012-05-24 21:10 | 新华报业网 船市观察


 

昨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在南京举行。展会现场,明显可以感受到船市“寒冬”的影子和船舶企业转型的热信号。

造船巨头“藏”了起来

“熔盛重工呢?”“扬子江造船呢?”参展人员四处寻找这些在全国乃至全球颇具影响力的造船企业。

往届船舶展,大型船企纷纷抢占“黄金展位”。记者仔细寻觅,才在展馆中部找到了熔盛重工,不足50平方米的展区摆放着3个模型船和几块展板。

虽然展位面积不大,熔盛转型的亮点却一看便知:去年展示传统船型,今年则是深水铺管起重船等高端船型,代表国际同类船舶领先水平。

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没有任何装饰的两个标准展位很不起眼,但宣传板展出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教学船等高附加值船舶,显示出企业转型魄力。“我们正向更高端的海洋工程装备转型,目前正在洽谈。”工作人员透露。

省经信委副主任秦雁分析,虽然今年我省船舶工业市场低迷,但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主要指标仍居全国榜首。细看各家船企,科技创新力度大、新产品开发快的企业日子要好过很多,“市场低谷,恰是创新升级良机”。

船配设备也有亮点

“船舶市场竞争加剧,我国船企除了要努力提高船舶的技术水平和建造质量,还必须拼出价格优势,但由于大量的船配设备依靠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船舶的价格竞争力,所以必须提高船配设备和造船装备的国产化率,以降低造船成本。”熔盛重工总裁陈强表示。

走遍展馆,尽管大部分配套产品仍显低端,但一些参展企业的转型成效仍给人信心。此前,世界顶级超高强度锚链仅有少数外国公司能够批量生产,但靖江亚星锚链公司投入数千万元自主研发成功,并在国际竞争中击败世界知名供货商,装备到最新投用的我国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

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专家表示,如果配套企业都能像亚星锚链,瞄准填补国内空白,加大科技攻关,总会有订单主动找上门的。

绿色造船技术难觅踪影

随着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航运界和造船界越来越关注绿色造船技术发展。目前,国际海事组织在船舶污染物排放、环保涂层等方面出台多项新标准,很快就将成为行业准入门槛。

但企业有所需,市场却少有回应。展馆内鲜见展示绿色造船技术的企业,偶有标明“节能环保”的产品也只是对个别环节的优化改进,缺乏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而日本、韩国造船企业目前纷纷在绿色造船技术上攻关,力求重塑技术优势,夺回造船业的“霸主”地位。国际航运公司和科研机构也从营运角度和技术角度考虑采取降低燃油消耗的措施。

对此,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永宏分析,此次船舶展暴露出的这个“冷门”传递出强烈信号:绿色造船技术需要造船企业、营运公司、科研院所联手攻关,力争在标准制定上取得一定话语权,如此才能推进造船业的根本转型,适应市场陷入低谷后的长期竞争态势。(黄伟)

END

关键词: 展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