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工商助推船企做大做强

2012-05-27 13:31 | 经济导报 国内造船


 

船舶制造业既是威海的优势产业,也是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重点产业。欧债危机后,船企发展步履维艰。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威海市工商局立足地方实际,本着“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监管维权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改变以往“强硬”的执法形象,坚持法理兼顾、刚柔并济,注重推行人性化、柔性化的行政执法,实现了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为涉蓝企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前置式”走访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威海市工商局立足企业登记优势,实行超前服务、主动介入,以威海市政府确定的1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为对象,深入细致地开展“大走访”活动。准确把握企业对工商部门的需求,常思利企之计,寻求准入政策突破。

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走访掌握的情况,在市级部门中率先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扩大授权登记到降低准入门槛,从下放登记权限到优化准入服务,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到繁荣市场总量,全方位支持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为使登记信息变成产业发展活资源,该局及时创建了“造船及配套企业登记台账”,将造船及配套企业按照大型重点造船企业、一般造船企业、中小型造船企业、大中型造船配套服务企业、船舶配件经营企业、小型服务类企业及个体户等6个类别进行科学分类,并及时向市政府呈报了《威海市造船及配套企业登记注册现状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重要参考。

“亲和式”执法破解企业发展困境

在执法监管风格上,该局一改过去行政命令为主的做法,实行友情协商,推行亲和式执法,对涉蓝产业给予一路绿灯;只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保证畅通,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的合法合理变通,与其他职能部门交叉的主动沟通。

进一步完善属地监管联动机制,在构建基层工商所、县级局注册局、市局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的基础 上,在皂埠湾、俚岛湾和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与20多家大型船企分别建立了定时、定点集中座谈交流机制,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该局调查发现,欧债危机令欧洲船东难以从银行获得船舶贷款,造新船预付款只有20%,付款周期长,造船企业垫不起资金,资金链易中断。该局充分考虑船企实际情况,对企业出具《行政指导建议书》,将硬邦邦的“限期责令改正”,变成温馨的“请您接受行政指导”,允许企业延长出资期限。通过建议、规劝,已有125家企业按期办理了年检,106家企业提交了新的有效的前置许可证并办理变更登记,36家企业按期履约出资,营造了和谐的监管执法环境。

“保姆式”服务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该局积极为企业申请登记注册、申办注册商标等提供零距离、全过程、保姆式指导服务,帮助涉蓝企业做强做优。欧债危机后,金融机构将船舶制造行业列入高风险行业,订单骤减,融资困难,人工成本攀升,船企发展步履艰难。对此,该局充分利用掌握的船企信息资源,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造船配套领域,先后引进配套项目13个。

威海三进船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由于该企业资金周转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大,资金严重不足。该局充分利用股权质押职能,帮助企业获取融资5900万美元,帮助企业盘活了资产。

该局还积极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主动担当起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中间人”角。在今年2月份举办的银企对接会上,威海市现代渔业、船舶修造等涉蓝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授信达64.83亿元。

END

关键词: 威海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