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造船业,“船谷”之痛

2012-06-01 07:41 | 第一财经日报 国内造船


 

“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的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与上海及苏州隔江相望。具有“船谷”之称的南通,造船量占全国的1/6,当地2011年船舶及配套产业产值966.7亿元,占南通市当年3417.9亿元生产总值的28.3%。

但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船舶航运需求锐减,南通中小船厂的日子开始难熬了。5月30日这天下午,一艘名为“南通骄傲”的船舶拍卖会在沪举行,这也是上海首次公开拍卖在建船舶。这艘设计建造排水量3.4万吨、总长近180米且尚未完成船级社建造检验的船舶,因船厂进入破产保护阶段,只能选择出售。

这只是江苏南通造船行业的一个缩影,南通市的中小船厂正在经历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行业之痛。

订单稀少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走访了南通段北侧泓北沙下游的多家造船公司发现,不少公司的露天造船区域已被空置,厂房里走来走去的只是零星几个工人,让人体会到了夏天里本不该有的寒意。

余明(化名)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某船厂的门口,脸上勉强挤出点笑容,“去年工厂的行政楼到厂门口这短短的几百米,都堆满了船舶分段及零部件,熙熙攘攘的货车在厂门口排队运货。转瞬之间,就变得这么空旷。”

余明所在的公司位于通州区明德路,周边有明德重工、金德钢构、海龙钢构、韩通造船、蛟龙造船等多家企业。

他告诉记者,其所在的这家小型船厂目前还不算特别差,因为前几年该公司的老板通过出让部分土地获得了部分资金,再加上多年从事码头运营业务,即便没有订单,资金上还周转得过来。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分段船舶订单少,导致其原先建造的行政楼功能已经缺失,所以正想办法把楼房出租出去以变现。

但另一家曾经依靠船舶分段起家的某钢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钱先生就没这么乐观了。这家企业前身是外包队,后因造船市场不错,包工队长决定开一家公司,2005年来到南通,在当地直接承接各种船舶分段项目。

一开始,该企业的业务还不错,浙江及江苏的大船厂都放了一些订单,最高峰时员工能达400到500人。“市场遇冷之后,我们也深受其害,”钱先生说,“公司目前手头上的船舶分段订单很少,只有以往留下来的订单还在继续做着。但因为现在对船舶制造的需求太差了,公司人员已经缩减了4/5,现只剩100多人。”

记者看到,就在该钢构厂的门口,整齐地堆放着一排已生锈的造船分段。这些分段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前端或后端呈圆弧状,加上中间部位又有很大的空间,因而现正被当作车棚使用,“车棚”下正停着几辆黑色轿车。

在南通市平潮镇沿江工业区的南通蛟龙船务有限公司,生意同样不好。其拥有员工上千人,主要建设大型船舶用的舱口盖和海洋工程产品,年产值一度高达10亿元人民币。但公司管理部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手头上的订单也是去年留下来的,估计在6月以后就没什么活可干了。

多家船厂的员工都对记者表示,船厂现在有几个自救方法:一是做钢结构,尽管竞争激烈,但仍能有现金流入企业;二是转行海洋工程或其他特种船(如挖泥、驳船、起重船等等),但转行的前提是其在前几年就陆续做过这类产品,否则只能坐以待毙。

信贷无助

在订单稀少的节骨眼上,一些有订单的船厂显然非常幸运。但他们同样也有很多烦恼,最大的苦恼就是信贷支持不够。

长青沙大桥地区一家小型船厂的陈姓负责人就告诉本报,公司2008年可以造4到6艘船,但现在只有一两艘的订单。即便是有船东向企业订购新船,船厂还是不敢多接。以一条船100万美元、建造期3个月来算,以往是“二八”开(船厂只需垫付20%的资金,80%的资金则由船东及银行来付),如今则变为船厂需要垫付高达60%的资金,而这60万美元需要通过对船厂供应商的余款及自有资金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对供应商余款2个月,剩余的1个月需自有资金支付。”该船厂负责人称,目前如果接订单太多,公司没有那么多的自有资金来支撑,因此宁可不接。

他谈到,“我们南通当地的商业银行和国有大行支行其实都愿意贷款给我们,但经过向上层层申报后,就没有音信了。”他还介绍,目前大部分的南通中小船企都拿不到银行贷款,银行只会对个别大型船企网开一面。

另外,他进一步表示,“现阶段,一些可以提供资金和信用担保的政府相关机构也都不见了。”

在谈到部分船厂建船后可能存在被船东弃船的风险时,这位负责人则强调,公司平时合作的船东都较为熟悉,且每一家船舶代理公司(通常为船舶和船员服务,代办财务、船舶租赁、买卖、海事和海上救助等业务)也会帮助船厂一同审核船东的信用及各种资质。因为很多船东向船厂支付造船费用时,也往往是通过船舶代理公司来融资的,所以其暂时尚未有过被弃船的经历。

END

关键词: 南通造船业之痛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