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营船企“小鬼当家”

2012-06-29 16:18 | 每日商报 国内造船


          

这些天,连日大雨。杭州钱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洋和同事依然风雨无阻地前往钱塘江,他们公司刚刚造好的几艘公务艇在江上试航,只要试航顺利,就可以如期交货了。罗洋不敢延误一天交货日期,他深知在当前的形势下,每一个服务的细节都关乎公司的命运。最近,浙江金港船业申请破产的传闻出来后,造船业或现倒闭潮的说法尘嚣日上。事实上,全球造船业手持订单锐减一半已成事实,2011年年底至今,国内造船业景气明显下滑,作为杭州的一家普通民营造船企业,罗洋虽然凭借走差异化的线路找到了市场蓝海,但和所有的造船企业一样,他也面临着账期越来越长、订单越来越难接的危机。

民企成杭州造船业主流

有小型造船厂改行做挖土机

杭州钱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位于萧山义桥,那儿曾是杭州造船业的聚集地之一,云集了数十家大小造船厂,其中不乏国有企业。如今,那一带所剩的船厂不多,加起来也不到十家,几乎全线是民营企业。

“很多船厂已停工,有些早已改行。”罗洋举了个例子,附近一家小型造船厂已经不造船了,只做挖土机上的配件之一。

年仅36岁的罗洋,一脸沧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好多,这可能跟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从大学毕业之日起他就从事造船行业,至今十多个年头。在他的印象中,2008年是造船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船舶业无比兴盛,钱塘江边的大船厂,订单多得来不及做,义桥附近的很多小型造船厂一度成了大船厂的代工厂之一。金融危机来袭后,船舶行业亦步亦趋地陷入寒冬,许许多多的中小型船舶企业在这场危机中倒了下去,甚至连一些大企业也在苦苦支撑一些时日后,终因不堪重负而退出市场。

船企的退出,和利润下降有关。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秘书处曾做过统计,我省船舶工业企业2011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51.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9.9亿元,同比下降2.61%,实现利润总额24.4亿元,同比下降40.63%。

杭州市经信委机械处工作人员说,这只是杭州造船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杭州的造船业正在进行市场细分,不断有民营力量进入这个行业,其中不少企业已从传统的造船转向制造赛艇、游艇的专业企业,还有些企业专做船舶配套,市场定位明晰,潜力巨大。

船做得小,市场反而大

杭州造船企业逆市寻求新蓝海

行情不好,造船业的从业人员几乎都这么说。

浙江三门泰鑫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说,周边很多同行接订单都很难,他之所以还能稳定发展,得益于集团公司的订单和资金支持。而很多单打独斗的小企业,则因为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订单下降的双重攻击下而被迫退出市场。

面对利润下滑,杭州造船企业开始另觅出路。

杭州钱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也曾经历过很艰难的时刻,这逼着罗洋重新寻找新的经营方向。“过去,我们也造货船,由于订单少、利润低,我们公司也在金融风暴中受到重创。”2009年10月,罗洋走上了总经理的岗位,他决定不再造大船,而是造小小的公务艇,例如湖里、江河里的巡逻艇等。

这些年来,他专门开设了以生产公务艇和游艇为主的生产线,与一些部门有很好的合作,每年供应大量工作艇,同时还与很多景区合作,并在公务艇和游艇的制造技术上不断创新和精细化。”就这样,罗洋公司的产值发生变化了——2009,公司的年产值为2000多万元,2010年实现翻番,达到5000万元,到去年直达6000万元。

“制造货船,我们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劣势,从钱塘江出去的船只要受到很多桥的限制。制造大型的货轮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如果进入海洋工作的话需要高昂的运输和组装成本。如果只是制造小型货轮,这个市场的竞争很激烈,我们就只能等着被淘汰。”罗洋的经验是,只有开发新蓝海才能找到新市场。

不过压力依然不可小视。6月27日上午,罗洋在接到一笔订单的时候,顾客把最后一笔付款时间又延长了。“现在的账期越来越长,我们也有资金压力。”罗洋称,过去他们可以选择性地拉订单,如今是大家千方百计地抢订单,企业除了要不断地出新产品,还得在服务上扎扎实实地做到位,不然很可能会失去老客户。

在浙江,逆势上扬的造船企业仍有不少。全力打造船舶修造、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及非造船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体系的金海重工的订单状况就非常不错。截至今年6月底,金海重工手持订单列世界船企第11位、国内第2位;交付各类船舶超过了50艘,其中今年上半年已交船16艘,近期还将交付船舶6艘。据了解,金海重工已连续三年保持百亿以上产值。

\抓住“漂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

杭州有企业投资2亿元打造豪华游艇基地

造船企业危机四伏。

三门经贸局曾做过造船企业现状分析,分析发现三门县20多家造船企业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这些企业少则投资几千万,多则投入超3亿元的资金,但部分还没形成生产能力,继续投资不仅缺乏资金支持,即使勉强形成生产能力,接到订单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不继续投资则无法产出还贷,实际变成烂尾工程。目前三门船舶企业中,已有部分船企因不堪亏损不得不选择离岸退市;也有部分船企在亏损之下仍在坚守“阵地”,以期熬过寒冷的航运冬天。一些本就不盈利的船企,为了保住公司的运营及团队,即使亏损也接单造船。

有业内人士称,三门的样本很有代表性,它一样折射了杭州造船业的困局。只是杭州的造船企业,行动得相对更早一些,迅速地迈出了转型升级的一步。在罗洋的厂房里,工人正在精心打造一艘豪华游艇,预计今年10月交付,它可容纳280人,将成为钱塘江上最大的游艇,因此被罗洋的工人们戏称为“钱塘江上的泰坦尼克号”。罗洋透露,这艘豪华游艇是几家企业联合委托他造的,造价2000万元。“游艇的市场前景不错,不少浙商已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并且很多企业开始进军这一产业。”罗洋说,这是公司未来主营的方向之一。

事实上,杭州早已有企业开始进军游艇产业。浙江华鹰集团总经理助理熊樟法称,游艇产业在国际上被称为“漂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在国内被称为“下一部车”,游艇制造作为旅游装备制造业而言也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公司将斥资2亿元专门打造豪华游艇生产基地,正式进军该产业。截至目前,公司已生产了50艘豪华游艇,均以出口欧美为主。

在熊樟法看来,游艇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含金量以及劳动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是一种多方得利的产业。国外有关研究报告显示,在游艇上每投资一美元,就可以带来6.5—10美元的经济效应。据估计,制造一艘40英尺左右的游艇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工作量,售出一艘价值20万美元的游艇平均可以解决5个人的长期就业。美国迈阿密大学商学院教授付歌森也指出,在游艇上每投入4美元就能创造一个就业岗位。这是熊樟法和他的团队坚定不移拓展游艇业务的动力之一。

END

关键词: 杭州民营船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