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洲”轮摸索沥青轮驳组合拖带新模式
2012-07-05 16:31 | 中国交通报 船舶动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大力发展,沥青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作为重点区域,中西部公路发展对沥青的需求逐年增大。在此背景下,中国长航集团南油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吉洲”号轮“孕育”而生。这是一艘3000吨级新型沥青自航船,是依托长江,适应我国东西部危化品运输需求而建造的,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沥青轮驳组合拖带新的运输模式。自去年8月份投入营运至今年5月底,该轮完成货运量近3万吨,货物周转量4万多千吨千米,安全航行3万多千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航行安全有高招
2011年9月,“吉洲”轮首次装载沥青抵达重庆猫儿沱码头卸货。由于码头与库位的落差高度有60多米的扬程,作业起来十分困难,为了保护沥青泵正常运转,避免泵发生空转现象,船员们动脑筋、想办法,先把通向岸上的软管关闭,通过连接另一端的方法插入油舱进行内循环测试,确认泵内是否有沥青油在正常循环运转,再正式打开通岸阀并逐步调高沥青泵对外油库输出的工作压力,实现正常运转。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把握进行安全作业。
这是“吉洲”轮安全作业的一幕。据悉,作为一艘新型沥青专业运输船舶,该轮具有设备先进、船型结构复杂,马力大,耗油量高等特点。他们克服新航线、新设备和新人员组成等诸多困难,积极寻找和探索沥青自航船在中上游各航段的安全航行对策,船舶满载吃水3.8米时安全航行的有效路径,特别是在长江中游受航道尺度制约,摸索船舶尺度受风压、流压的影响情况,待闸锚地的进出和过闸时操作等方法。同时,船舶创造了卸货卸净率最好的效果。对于满载以及不同货种分装分载和不同吃水要求下的半载都有了较好的掌握。
该轮在营运过程中,轮驳拖带经过浅滩、漕口、急流、船闸等重重技术难关,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如:下水拖带一艘沥青驳船时航速要下降每小时1公里左右,并且向另一侧压舵2度,运行轨迹线向沥青驳船一侧横移,航行中要充分考虑挂高行驶。通过多次实践,该轮在拖带沥青驳船时不断优化队形组合,力争减少压舵改善操纵性能,为企业挖潜增效。
节能降耗控成本
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吉洲”轮把节能降耗工作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由于燃油价格不断攀升,燃油成本占运输成本的50%。为了降低燃油成本,轮驾两部在熟悉、运用新设备的同时,还分别在不同水域、不同载重和不同流向状态下先后进行了6次操纵、制动与测速试验,这些试验不仅验证了船舶的操纵性能符合建造标准,还掌握了系统的应舵、制动、换向、旋转等参数,给船舶操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论证了原始的主机工作效能,为船舶在各种状态下寻找最佳经济车速提供了数据。
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研究,并按岸基职能部门对主机在各种状态下耗油以及锅炉加温工作的要求,该轮第二个航次就开始制定出相应的上下水不同航段常用车速的暂行规定及锅炉加温作业实用计划。实践证明,船舶所实施的节能计划与规定不仅规范了船员各项操作行为,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燃油单耗下降,成效明显。
“吉洲”轮每次装卸沥青前都要进行加温作业,因为沥青冷却就会马上凝固,所属的阀门会受残留沥青的制约无法开启。只有通过锅炉加温进行拌热循环,达到溶化才能正常开关。为了使整个作业程序更加规范和简化,轮驾两部十分重视每次加温作业记录,每航次结束后,船长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数据,两个航次后,该轮装卸油时加温的方法得到简化,同时时间也相应缩短。现在通过多次实践,加温时间进一步减少,通舱作业温度也由原来的40度降低到35度,每次有效节省锅炉油耗7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