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盛重工老大张志熔发家史揭秘

2012-07-31 17:57 | 一财网 船界人物


才40岁出头的富豪张志熔的人生正面临一道坎。 

张志熔被业内称为“神秘富翁”,2010年他排名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第10。他生于江苏却发迹于上海,起家于地产却得名于造船,他和中海油的关系在业内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他通过私人公司就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进行内幕交易。张志熔旗下两大上市公司熔盛重工和恒盛地产市值随即蒸发逾30亿港元。

他的成功体现了在中国做生意的三个关键因素所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行业领军人物破釜沉舟的投入,以及敢于冒险的民营企业家高超的资本整合能力。《福布斯》中文版去年的一篇报道《熔盛三剑客》详细介绍了张志熔早年的“野蛮生长”,一财网摘编如下:

在1994年,大量房地产开发商破产的时候,张志熔集中资金开发的商品房却在市面销售一空,成功奠定了后来上市公司恒盛地产的基础。经营房地产数年后,张志熔敏感地发觉到房地产业的地域局限性和行业风险,正琢磨着未来是否有转型的可能。

张志熔的第一个电话打给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我有一个非常宏伟的想法。”他力劝陈惠娟到上海来商议大事,并要介绍一个人给陈惠娟认识。这个人就是时任国企外高桥造船厂党委书记的陈强。张志熔早年在上海青年联合会中认识陈强——国企江南造船厂的厂长。

“三剑客”是业界后来对促成熔盛重工的三位创始人的称号。这体现了在中国做生意的三个关键因素所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行业领军人物破釜沉舟的投入,以及敢于冒险的民营企业家高超的资本整合能力。

张志熔一开始就将自己企业与当地政府的支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一旦达成这种联系,就会为后来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带来巨大的资源空间。

陈惠娟嗓门粗粗的,在当地官员眼中,这是个“强悍的女人”。她说一不二,果断决绝。也正因为这些性格,不少同僚攻击她,但同时也有一批人愿意与她携手,正是看中了她的执行力和大格局观。

当时熔盛审批的难点卡在了三件事情上面。第一,熔盛在如皋的长青沙所需要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当地数年的用地指标。陈惠娟拉着张志熔、陈强直接到江苏省政府要土地指标。有一次,陈惠娟三个人在政府办公室等到晚上九点半,领导们还在开会。陈惠娟想办法直接冲到了现任省长的办公室门口,被工作人员一把拦住。听到声响的梁保华省长忙问怎么回事,陈惠娟这才抢到了向领导汇报的机会。最后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做出了批示。

第二个难点在于,长青沙的这片土地是国务院在50年代制定的水利留守土地,就算是省里给了土地批示,上报国务院也无法获得批淮。陈惠娟利用人大会开会时机,向水利部等申请修编。第三个难点在于如皋作为县级城市申请国家一类出口口岸。如无口岸资格,熔盛将无法直接造船出海。正在苦无良策的时候,陈惠娟听说吴仪将会在厦门参加会议,陈惠娟二话没说,直接冲到了厦门会场,抓淮机会找到吴仪,将申报资料送到了吴仪手上。陈惠娟最终打通所有屏障,获得国家批文。一年后,熔盛重工在长青沙破土动工。

如皋确实是最适合熔盛重工的立脚之地。这里地处长江出海口,与长三角的另一造船中心宁波不同,这里几乎不受台风影响。此外,如皋到上海的车程仅为2个小时,而当时的另一个候选方案天津开发区,距离天津市区的车程也有两个小时。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如皋所属的南通市,有着深厚的造船背景。日本川崎造船厂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造船技术人才,众多南通籍的员工在全国各大船厂工作。

房地产商出身的张志熔非常了解政府与金融机构互动的操作手法,此前有造船业内人士称,张志熔是在将造船业当房地产操作,同样的资金密集,同样严重依赖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

实际上,如皋市政府并不仅仅在审批土地上全力地推进着熔盛的进程。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熔盛上市停滞。同时,全球各大船东纷纷弃船,当时拥有中国最多订单的熔盛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原材料价格大涨带来成本激增。当时的熔盛负债率高达100.3%。更重要的是,由于和约期满当时的海外投资者决定在2009年撤出投资,而张志熔本身并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来补充这个窟窿。高盛、德劭以及新天域资本2007年以3亿美元取得熔盛控股约20%股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海外股东要求退出投资。

陈惠娟为了推进这一项目,也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国家发改委为了当地熔盛重工审批土地等一系列事件三次到当地明察暗访。更有人写信到国务院,“谁都知道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我克服所有的困难都一定要成功。等待的结果是永远富裕不起来,在有限资源中分得多少蛋糕,关键看你的拼抢意识。看你能不能打造一种积聚人才和优质资源的高地。实际上,如皋历史上失去的机会太多太多。”

后来熔盛的招股书中显示,2010年8月17日,江苏如皋市政府向熔盛集团返还了8.3亿元的出口退税额,其中5.2亿元于上市前已到账,占熔盛集团2010年1-8月间11.47亿元净利润的45.34%。熔盛解释说是部分的退税和地方支持。

张志熔和陈强发现,当船舶制造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没有纵向一体化的支持,比如发动机的支持,就很难对客户市场快速反应。而发动机本身也是造船行业的核心装备,他们瞄淮了发动机制造有着比造船更高的盈利率,建立了熔安发动机厂。

启动对海工的扩张,从散货船市场向海洋工程和大型及超大型集装箱船进军,则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判断。“如果不进军的话,你面对的市场容量会很小。”但进入海工的巨额投资,仍然令张志熔掂量了许久。当时(2007年)散货船市场红火,一旦从高峰进入低谷后,熔盛靠什么来保证盈利?熔盛必须走高端路线,毛利才能得到保障。张志熔决定向海洋工程扩张。

2008年,熔盛第一笔海洋工程的订单来自中海油。同时争夺订单的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船厂。当时散货船有着最大的利润,同行对于海洋工程船订单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而陈强却是拼尽全力去抢中海油的订单。当时的熔盛并非技术最强的企业,但是熔盛放弃了部分散货船的生产,以保证海工船。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以散货船为主要产品的船厂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而此时,熔盛已经成功布局高端海工船的研制和生产,比如重水铺管起重船,这是海工船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船。

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让张志熔和陈强几乎崩溃。2008年12月底,有传言称全球当时共有14艘超大型矿砂船的订单已被取消,其中包括淡水河谷在熔盛订造的12艘矿砂运输船。而当时的熔盛还同时面临着负债率过高,海外投资人要求撤出投资的困境。随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与淡水河谷达成协议,贷款12.29亿美元建造12艘矿砂运输船。

危机也被熔盛认定是最好的扩张时期。2009年,熔盛因为四号船坞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25亿长期贷款。熔盛还完成了大型海洋工程的装备建造,并且进入了工程机械领域。2009年,熔盛重工新接获总价值7.614亿美元、共计12艘船舶的订单,其中就有8艘来自民生租赁,订单价值约18亿元。民生租赁让熔盛有了更好的融资途径。金融危机后,熔盛也逐步加强融资租赁业务所占比重。

END

关键词: 熔盛重工张志熔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