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国产极地科考破冰船揭秘
2012-08-07 16:38 | 浙江科技新闻网 新型船舶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芬兰阿克北极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签署了极地科考破冰船基本设计合同。设计合同的签署,揭开了由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的神秘面纱。
新建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什么时候能建成并与广大民众见面?请看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为我们一一解析。
中国新建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预计2014年建成,是具有全球航行能力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设计载员90人,轻载排水量8000吨,船长约120米,最大船宽22.3米,吃水8.5米,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约2万海里。
可双向破冰,破冰能力国际领先
曲探宙介绍,我国新建极地科考破冰船按照“中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原则实施,设计载员90人,轻载排水量8000吨,船长约120米,最大船宽22.3米,吃水8.5米,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约2万海里。
与现役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破冰船相比,新建破冰船破冰能力大大增强,不仅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能够在覆盖有0.2米厚雪的1.5米厚冰层上以2至3节的破冰速度作业,而且能在两极混有沉冰的次年海冰中终年作业。“可以说,新建破冰船是我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极地破冰船,破冰能力国际领先。”曲探宙说。
据介绍,“雪龙号”是靠船头的冰刀以及坚固的船头,把冰压碎。这种方式遇到厚的冰脊时,就会遭遇困难,有时甚至会骑到冰上下不来。新建破冰船不仅可以利用船头破冰,还可以利用船尾破冰,双向破冰新技术大大提升了新船的机动能力,在冰区中航行时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转向和掉头,在较厚的冰层中不被卡住。
搭载先进设备,可做“立体式”科考
为满足无限航区和南北两极海域的科考要求,新建破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调查设备。比如,舱内将装备万米地质绞车、水文生物绞车、表层海水基础参数监测系统等设备;罗经平台上将装备GPS大气探空和臭氧探空系统、海/冰—气界面湍流通量观测系统等设备;桅杆上装备船基遥感大气湿度和大气温度微波辐射计、船基多波段海冰光谱仪等设备。
新船还将装备无人缆控深潜器、无人遥控深潜器和水下探测系统等支撑平台,以满足环境、海洋地球物理、海洋生态综合调查的需求。曲探宙说,新船因此具备了“立体化”科考能力,从大气到海冰,从高空到海底,新船都能获取到科学数据。
此外,总面积达到58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700平方米的作业甲板,将为海洋环境、地质、生物等多方面的科学考察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新船还配有可同时搭载两架直升机的支持系统,因为直升机的活动范围可以大大超出船舶的活动范围,从而延伸了科考活动的半径。
曲探宙说,新建科考船的这些功能设计将基本满足我国2020年之前的极地科考要求。
与“雪龙号”共同承担科考任务
目前,我国仅有“雪龙号”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它由运输船改造而成,破冰能力相对有限,安装的调查装备也不足,无法开展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极地环境调查工作,成为我国极地海洋科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新建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不仅可以打破这个瓶颈,同时还可提升我国破冰船的建造能力。”据了解,新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将在2014年建成,2015年投入使用。
曲探宙介绍,新建破冰船投入使用后,将与现有的“雪龙号”一起编队,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和后勤补给。新船将以科考作业为主,科学调查功能涵盖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大气科学等众多专业,同时具备一定的考察站后勤物资补给能力;雪龙船将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兼顾综合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