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海事“一体化”服务试航船

2012-08-12 16:48 | 中国交通报 地方海事


近日,葫芦岛渤海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所属港口码头上一片欢腾。该公司建造的“富贵英豪”轮在圆满完成各项试航任务后凯旋。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表示,“多亏了海事局的同志,提前组织我方与引航部门、试航船长召开航前安全保障协调会,而且现场对我们的试航船舶进行详细检查,并专门指派人员参加护航,他们的确是试航安全的保护者,造船企业的贴心人”。

新船试航面临监管尴尬

在全球造船业遭遇发展“寒冬”的情况下,葫芦岛船舶制造业仍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葫芦岛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葫芦岛辖区有两家造船企业,其中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年造船总量就达三百万吨,年销售量超一百亿元,是辽宁省内居大连之后列第二位的造船厂家。

面对每年十几艘大型船舶下水试航的监管任务,葫芦岛海事局也曾陷入监管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试航船舶安全监管存在上位法缺失、没有专业性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支持、管理依据分散或缺失,使该局在实际监管工作中无的放矢;另一方面,造船企业也常面临试航前试航安全管理制度、风险的应急预案、船舶试航方案和详细的船舶试航安全及防污染保障措施缺失或不完善,对船舶临时国籍证书、最低配员证书、保险登记等试航前的手续办理程序知之甚少、相关证书不齐备、船员对试航船舶的设备、设施和操作规程不熟悉等问题。

“新建船舶试航管理一体化出台前,由于缺少前期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企业极易陷入不能如期试航的窘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则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葫芦岛海事局龙港海事处处长敬德江说。

“一体化”管理无缝隙

本着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葫芦岛海事局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符合辖区实际的“试航一体化管理机制”。

据了解,“试航一体化管理机制”以建立航前培训、航前协调、航前论证、航前报备、航前确认、航前检查、航时监管、航后评估8项制度为保障,针对试航前、中、后三个环节,在实施海事有效监管的同时提供优质服务,推进修造船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新建船舶试航前,该局结合辖区试航船舶特点及水域特点,根据试航船舶吃水小、舵叶部分外漏水面降低舵效及试航港区通航水域的实际情况,提前组织引航站、船厂调度室及局指挥中心、监管处等相关责任部门召开安全协调会,共同研究部署船舶出港安全措施,对开航计划和应急反应预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同时,按照相应吨级“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的要求,在风、流等气象条件适合并按照方案配备足够辅助拖轮的情况下方可离港。

在船舶试航过程中,为全面捕捉每一处可能影响试航通航安全的隐患,葫芦岛海事局采取试航活动的全程轨迹化管理,以AIS、通导设备、每日定时动态报告、活动说明等静态监管手段弥补单一动态管理短板,形成以静态促进动态、动态反馈静态的监管体系,维护试航活动通航安全。

在船舶试航后,该局在第一时间组织修造船厂、试航单位、引航单位召开“船舶试航后评估会议”,对每一次试航活动中存在的通航问题加以分析,共同商讨具体解决方案。同时,对试航期间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形成“试航后评估会议纪要”。“通过试航后评估形成 ‘试航后评估会议纪要’也是一体化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对今后的每一次新建船舶试航安全监管有重要借鉴意义。”葫芦岛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于敬源说。

2012年1月1日至今,该局共保障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渤海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等船舶修造企业新建船舶试航、交船安全进出港作业11艘次,组织召开安全协调会议13次,辖区试航船舶持续保持“零事故”、“零险情”。

服务可以“DIY”

当前,葫芦岛海事局正在探索将一体化机制从刚性管理到柔性服务的转化。在2012航运市场面临“严冬”,造船业也一度走向低谷的大背景下,根据许多新建船舶试航日期及交船日期均不确定的实际问题,该局推出“DIY”服务,24小时随时到达随时办理。

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监管方式转化也是葫芦岛海事局的努力方向。随着新建船舶试航活动“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推进,该局现已为每艘试航船舶建立了完整的试航档案,每份档案按照既定标准,存有包括各项证书、预案在内的12项材料,对新建船舶试航领域的监管盲区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补充,规范了辖区新造船舶试航活动管理。

此外,监管模式也从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变。据了解,该局将通过对“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整理,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细致梳理。目前,受辽宁海事局委托编写的《船舶试航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已初步完成。

“在对造船企业的监管、服务中,尤其在应对造船业‘严冬’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雪中送炭,更要做到锦上添花。”葫芦岛海事局局长于希斌如是说。

END

关键词: 葫芦岛海事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