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如何影响中国贸易?

2012-08-14 07:34 | 国际船舶网 船舷内外


 

欧洲的进口需求在下降,而且欧洲银行的持续“去杠杆化”也将严重限制中国和中国的贸易伙伴的融资能力。

但是,与此同时,欧洲经济的疲软或许也将是中国甚至是亚洲直接投资欧洲的契机。

有分析家预测以中国为首的资金实力雄厚的亚洲公司将密切关注买入欧洲“便宜”的资产,这与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时,欧洲公司在亚洲大肆收购的情况非常相似。

中国经济的减速与欧元区的危机脱不开联系,那是因为欧洲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大大降低了。今年4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2.4%,其中对德国的出口下降了7.3%,法国下降了7.6%,对意大利的降幅更是达到了19.8%。虽然这些下降被对俄罗斯和英国的出口增长抵消,但下降的幅度还是大大超出了预期。

欧洲银行的“不给力”更加剧了需求的下落。即便到目前为止,由于中国企业在欧洲债权人那里的风险敞口并不大,欧洲银行的“去杠杆化”对中国的经济尚未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是,荷兰银行分析师Maritza Cabezas指出一个间接的影响是如果欧元区的财困继续,中国的诸多重要贸易伙伴都将受到欧洲银行“去杠杆化”进程的影响,进而对中国造成影响。

“欧元区的财政吃紧已经影响到了那些从欧洲银行获得贸易融资的新兴亚洲国家,并最终将影响到中国。”她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预期以及5月贸易数据的下滑,促使中国宣布从6月8日起降低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此番把一年期借款利率调低了25个点至6.3%,一年期存款利率在调低了相似幅度后现在是3.25%。

此次降息是中国央行自2008年以来的第一次,在5月的贸易数据公布前及时提振了全球股市的信心。

中国4月的进出口数据同比大幅下跌,并远低于此前预期。这也导致政府宣布了数项财政刺激计划,但无外乎支持机场等基建设施项目。

但是,政府也很清楚这绝非2009年4万亿刺激计划的重演。“中国政府的意图非常明确,中国将不会推动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来促进增长。”有当地主流媒体报道称。

此轮刺激的效果可能因政府试图改变长期以来的投资驱动模式的强烈意愿而打折扣。投资驱动型经济过去给中国带来了持久的通胀和投机泡沫。

Cabezas说:“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挑战是在短期内为经济提供支撑,但经济实现再平衡是中国的长期目标,中国不会冒打乱这一目标的风险。政府更有可能投资前期已经规划好的项目。”

至于货币刺激,政府很可能将维持相对保守的政策,即便5月的增长数据叫人失望。

尽管6月的降息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次,但中国自去年12月来已经3次降准,每次50个基点。此外,中国今年将面临领导人换届,因而不大可能为刺激经济而“大动干戈”。政府比较满意现有的刺激政策。

有意思的是,此次财政自由化措施与降息同步实施,前者是中国迈向一个更有竞争性银行体系的重要一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此措施的长期效果以及中国可能进一步放松利率管制将为未来的融资引入更多基于市场的竞争。银行的客户应当会感到满意。长期以来,银行一直被诟病吃“息差”暴富。

END

关键词: 欧债中国贸易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