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刚:一位农民工的梦想与光荣
2012-09-03 07:29 | 解放日报 船界人物
洪刚在工作中。
架着一副细边框眼镜,说话内敛有度。若不是旁人介绍,谁能想到,眼前这位三十出头、中等个子的男子,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电焊工岗位上,已干了近11个年头。
来不及换下的工作服上,布满了洗不净的斑斑点点;刻着工号“80003”的安全帽上,深浅不一全是各种印痕。对着这些工作的“衍生品”,35岁的洪刚一笑带过,“也算是我这些年打拼的另一种见证吧!”
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行业认可的全国劳动模范;从一位外来务工者,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洪刚用11年的拼搏成就了一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光荣与梦想。
平凡岗位,实干也能成功
11年前,怀揣着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洪刚来到上海,成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一名电焊工。
“当时的外高桥,还有点冷清,与我想象中遍地高楼大厦的上海相距甚远。”与他同来的伙伴感觉看不到希望,走了,并劝他一同离开。但洪刚选择了留下,“我相信在这个全新的现代化造船企业,一定能有所作为。”
电焊是造船行业的主要工种,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很苦很累。凭着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劲头,洪刚一头扎进了闪闪的电弧光中。在师傅指导下,他逐渐学会技术要领,悟出工作门道。为了尽快独立操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苦练,熬红了眼睛。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洪刚就“单飞”了。
公司开工投产后,洪刚担任电焊班长。那一年,上海开埠以来最大一艘船17.5万吨散货船在外高桥建成,参与建船全过程的洪刚也见证了激动人心的一刻,“为了顺利交船,从领导到员工,每天都自觉留下来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到凌晨。看着船只在我们手中成型,那是无上的自豪与光荣。而这,也坚定了我留下来,与企业共发展的信心。”
在明白高中文凭是自己今后发展的短板后,洪刚一边学技术参加更高技术等级的考试,一边在电大学习相关管理知识。
8小时里,他专注于安排、协调组内生产任务,完成自己的生产定额;厂休日,他不是加班就是在电大上课。每天下班后,他都去高级工协会借钥匙,进培训工场练习。在指导老师指点下,一练就是几个小时;阅读教材资料,一读就忘了时间。那段日子,家里变得就像“睡觉的旅馆”。考试后一天,他带着家人出去游玩,孩子高兴地说:“我们一家终于可以一起出去玩了。”孩子一句平常话,让他心里酸酸的……
经过刻苦学习,洪刚考出了电焊技师,并取得了工商管理大专文凭。
创新求索,勇攀技术高峰
去年,洪刚所在班组参与南海981下浮箱的生产任务。合格的下浮箱要求沉在海下20年都不进行维护,对防腐、防锈的要求特别高。摆在洪刚和班组面前的,是所有焊缝都需100%超声波探伤的高标准。
炎炎夏日,在钢材需要预热到120℃以上才可以焊接的环境中,洪刚与班组全体人员汗如雨下,但没有人打退堂鼓。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98.5%,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
“作为新一代造船工人,我们肩负着成就世界造船强国的崇高责任,必须不断努力,在勇攀技术高峰的漫漫征程中创新求索。”事迹报告会上,洪刚这样阐述自己对于新一代造船工人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实践的。
2007年,公司承建的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的克令吊筒体和消防管的焊接任务,下达至洪刚所在班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整个施工过程中,除了干完自己的生产定额,洪刚还组织班组自检。在班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焊接任务如期完工。经检验,克令吊筒体的13个单体、5个整体的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99.6%;消防管的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99.8%,“船东对我们的施工质量也跷起了大拇指。”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
在外高桥造船公司,每天早上都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洪刚带领着一批刚进公司不久的“90后”造船工人们在晨跑,为的是“让他们在工作前振奋精神。”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常挂在洪刚嘴边。随着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外高桥造船公司,不少还是初出茅庐的“90后”。为了让这些与自己当年一样怀揣梦想、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能尽快进入角色,洪刚言传身教,先后为加工部培养出高级工6名、中级工118名,使得整个部门的焊工施工队伍得以大大充实。在洪刚带领下,他所在的班组人均焊接生产效率由原来每小时7米,提高到每小时14米;班组焊接产量从2007年的每月33248米,提升到每月53446米;焊件拍片检验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008年1月,洪刚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代表,当选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履职五年间,洪刚先后撰写了5份书面意见,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2012年5月,他又当选为上海市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从一位农民工到成为人大代表,直至成为代表上海市182万党员、代表中国现代产业工人党员中先进模范的十八大代表,洪刚看到的不仅仅是头上的那份荣耀,更是身上那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