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金融市场清淡航企融资困局
2012-11-15 16:11 | 中国水运报 船舶金融
尽管航运市场不景气导致金融机构贷款时心存忌惮,航运企业面临融资难题。不过随着国际航运业务中心和国际船舶融资重心逐渐东移,我国航运金融业务发展依然充满机遇。
持续低迷了四年之久的航运业遭遇“融资难”生死劫。而融资难反过来又加剧了航运企业的生存压力,似乎要使航运业陷入融资难的“万劫不复”的深渊。
航企融资困局
“目前确实是我们航运企业比较困难的时期,确实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宁波象山县水上运输协会会长、宁波市银星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说。
宁波市港航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该市水运企业总资产达到303.6亿元,总负债201亿元,分别为上年同期的127.9%、155.6%,企业负债率增幅明显高于总资产增幅。2011年,该市144家航运企业中,亏损面达46%,盈利企业仅占全市企业的54%.
据宁波象山水上运输协会的调研结果称,目前航运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为:一是银行新增贷款额度偏紧,造成船舶抵押贷困难,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继贷面临压贷或抽底风险;三是船舶融资成本随着银行不断加息而持续攀升。
2011年以来,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展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航运市场持续性的供大于求,使未来两三年内航运业将难有明显起色,将继续处于低船价、低运价的阶段。
上海远东宏信有限公司航运系统事业部客户发展总监雕钢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在这个时期,银行对航运的前景不是特别乐观,这也增加船东融资的难度。融资难度的增加对船东而言是个悲催的事情。”
据公开资料显示,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上市公司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只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到20.68亿元,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近13亿元。
宁波市港航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在当前影响航运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尤其是融资难,更是让一些中小航运企业“雪上加霜”.
航运金融市场清淡
航运市场不景气,航运金融市场同样也不旺气。运力过剩、运价跌跌不休、船舶租金与顶峰期相比缩水达90%……航运业陷入了低谷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产业链上端的金融机构难免心存忌惮。
据业内人士介绍,航运业持续低迷四年有余,四年里,金融机构退出航运业已司空见惯,远的如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近的如中国的某些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号称五年内不再染指散货船。有些金融机构已经明显对航运业放缓了业务节奏。
“从船舶融资的特点来看,一艘船的融资额都在几千万至上亿元,金额巨大。同时,船舶贷款资金占用周期较长,一般都在5年以上。另外,一旦融资方出现债务危机,其抵押船舶的变现过程十分漫长。”有银行人士表示,出于惯性操作和风险控制等原因,国内的银行将船舶融资的目标集中于屈指可数的央企和国企背景的船东群体。国内众多货源充足的中小船东和单船公司,却因难以满足银行对财务审计制度和船舶管理经验的要求,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融资难”.
据专家分析,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依赖银行信贷,所以资金成本要高于银行,目前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年收益率必须维持在10%以上才能赢利,否则无法经营。另外,由于目前人民币处于升值周期,国内美元头寸极为紧张,美元贷款利率(或人民币贷款利率)要比国际上美元贷款利率高出100%-300%,而船舶融资的主要资金就是美元。
此外,中国在船舶融资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政策障碍,导致金融机构不敢涉足船舶融资业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仅为4%,远低于美国30%左右的渗透率。
因此,中国航运金融市场的清淡或多源于此。
融资创新或解困境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际航运业务中心和国际船舶融资重心逐渐东移的趋势下,中国航运金融业务发展仍“危中有机”.
事实上,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航运大国和船舶制造大国,但目前中国的船舶融资和航运保险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分别只有5%左右,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才刚刚起步,因此,长期看,中国航运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面对惨淡的航运市场,金融机构还是可以有很多作为,不仅仅是提供资金。金融机构不仅仅是旁观者,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参与者。金融机构应该采取一些更加灵活的政策来帮助航运企业渡过难关。”上海远东宏信有限公司航运系统事业部客户发展总监雕钢说。
据公开资料称,今年以来,身为内地第五大银行的交通银行逆市推出“蕴通财富、相伴远航”系列航运金融产品,受到航运企业的热情追捧。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交通银行将放眼全球,以综合化、国际化为依托,以产业链为抓手,持续创新,为航运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个性化的航运金融服务,携手航运企业共克时艰。
有专家指出,企业在进行管理、经营、技术等层面创新的同时,亦要积极探寻融资创新的途径,这对航运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可实施产融结合战略,通过独立出资,或发行债券和股票,或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航运租赁公司,开展船舶租赁、境外美元融资等业务,发挥金融业务的资本集聚和放大作用。
一些国内船企已在融资创新方面着手探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已在香港成立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公司,积极开展境外融资与租赁等业务;太平洋造船集团通过其香港子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为3艘5.8万载重吨散货船找到承租方;江苏舜天国际集团公司利用“光船租赁”的模式,在上半年签下了6艘船的租赁及买卖合同。
事实上,在困境之下,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发挥作用。
除了以协调为主,搭建航运业、金融业及政府部门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外,宁波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王勉提出,可指导航运企业灵活使用金融工具,通过中小企业私募债权、保险产品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不过,期望以财政政策支持为杠杆来撬动航运业发展,逐渐成为相关政府部门较为普遍的做法。
今年6月,海口通过《海口市扶持航运业发展办法》,鼓励船务公司在海口注册营运,并对新注册的航运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去年,上海浦东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促进航运发展财政扶持意见》,将重点扶持对象列为重点航运服务企业。紧接着,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从2012年起,连续5年对航运相关企业实施奖励政策,加大航运金融支持力度……
不过,也有专家提出,在现今环境下,如何不违背基本的市场规律,又切实地助企业一臂之力,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