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碳税,你准备好了吗

2012-11-29 16:38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舷内外


10月初,欧盟发表声明称,明年初将引入一项针对航运业的措施,用以监控、核查和报告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该措施是建立未来可能的市场机制的第一步,这些市场机制包括将航运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声明指出,到今年底,一旦航运业碳减排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层面仍未达成共识,欧盟需要提出一项立法,将航运业纳入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从而削减航运业碳排放。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欧盟一直为之蠢蠢欲动的航海碳税征收或将加速来临。

联想到前段时间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的组合战略:花大手笔订造30艘18000TEU型船;在亚欧航线上推出“天天马士基”服务;主动提出3E环保能效标准,为霸占航运市场和欧盟征收航海碳税做好了准备。航海碳税的推出对本已萧条的集运市场无疑是当头一棒,那么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航海碳税背后玄机

从征收航空碳税再到征收航海碳税,欧盟的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隐藏在此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据上海国际海事信息研究中心介绍,欧盟此举无非为了制定行业标准和贸易壁垒,争夺行业话语权。在将航空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之后,欧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航海,接下去是商品出口的“碳壁垒”,要求以此建立商品生产的“碳足迹”制度,目前欧盟已在本土试行“碳足迹”制度。在经历“双反”调查、人民币升值后,EU-ETS将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碳约束”的新工具。无论是航空碳税还是航海碳税,可能都仅是欧盟碳贸易战中的一环,与其他领域的贸易战一样,碳贸易战不可避免。

得益于欧洲中央银行的大规模救助措施,以及欧元区国家在财政纪律和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方面取得的合作进展,欧元区渡过了一季度的偿债高峰期,欧元区金融市场趋于稳定。

不过从图1可以看到,欧洲各国的经济增速都显着放缓,欧元区实体经济还在下滑中,财政整顿和经济结构改革对短期内的投资和消费意味着重大的不确定性。银行即便是流动性充裕,在这种情形下也很难支持实体经济,欧元区走出经济衰退尚需时日。

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税收来源,以此缓解欧盟各国的财政问题,并转移全世界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影响?欧洲只有利用环保这个所剩无几的王牌产业来争夺全球话语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航空和航海碳税的推出也就顺理成章,它试图通过某种交易制度形成一种新的制衡手段,扩大自身在全球低碳技术、新兴航材、绿色能源技术方面的出口能力,靠各国引进欧盟的绿色技术设备来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航海碳税征收的影响

亚欧航线强者恒强

欧盟征收航海碳税,无疑对亚欧航线影响最大。众所周知,亚欧航线因为其充足的货源是重中之重,但如果征收航海碳税,势必增加船公司成本,在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航运业,市场份额大的船公司就将有更多的话语权以转移成本。从图2可以看到,中远和中海两家船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还不及马士基50%.

成本增加亏损加大

2011全年集装箱行业亏损的普遍性已经毋庸置疑。2012年上半年,集运市场仍处水深火热之中,截至三季度,上半年亏损48亿元的中国远洋虽未能在旺季实现扭亏,但亏损额有所减少。中海集运虽然前三季度累计出现亏损,但三季度已成功扭亏为盈……虽然船公司三季报显示集运市场逐渐复苏,但是专家多认为,四季度全球经济发展仍不太明朗,船公司的业绩难言能够得到根本改善。

燃油成本的上升已使中国集运市场不堪重负。中海集团董事长李绍德表示,去年燃油成本占了总运输成本的50%,今年在国际油价持续创新高的今天,如果再征收航海碳税,将会使原本市场份额就不足的中国集装箱航运业雪上加霜。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船舶燃料价格处于较高水平、船公司经营成本不断攀升、运力供需严重失衡的背景下,欧盟碳税如果扩展到航运业,或将压死许多抗风险能力较差的船公司。

大船步伐不容阻挡

成本的增加必然要求船公司更具有经济性,从理论上看,大型船舶配备低速航行能真正达到经济性。船舶越大,每集装箱单位的燃油消耗量和造船成本就可能越低,同时船员人数也能减少。

最新的数据显示(见上表),8 000+TEU型船订单,占据了现有订单的50%以上。根据Alphaliner统计的订单交付进程,2012年全年10000-18000TEU型船的运力增长将达到48.1%,其中交付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和二季度,新增运力的环比增速分别达到15.0%和16.2%.

除了船舶大型化趋势外,随着碳税的征收,船舶技术的改进,高附加值船舶也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

建议

第一,欧盟推行航海碳税属假全球气候之公,济欧盟经济之私的恃强凌弱行为,会受到诸多非欧盟国家和企业的抵制。中国政府不会袖手旁观,行业组织可与非欧盟地区的海运组织和企业,特别是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为主的亚洲船公司结成利益同盟,联合抵制。

第二,政府应积极参与IMO的规则制定和履行工作,促使船舶能效类规定的完善和实施,使其成为欧盟航海碳税方案的替代者。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及其活动,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游戏规则”,洞悉国际贸易竞争形势,提升贸易妥协和破解包括“绿色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的能力。

第三,大力推行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鼓励船公司积极参与,正视和顺应低碳趋势,在管理上通过运力优化配置,减少亏舱和空载,优化航线和航速,加强过程管理措施节能减排;在技术上实现性价比适当的升级和改造;在经营上采用并购、公司联盟、航线联盟和共享舱位实施减排;在经济上量力资助船公司内外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战略研究机构的研究。

第四,更加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尽快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动权--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航运业核心技术领域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由“中国制造”升格为“中国智造”.否则,用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换来的一点薄利,将全部用来支付专利费和碳税。

END

关键词: 航海碳税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