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工装备业需重拾优势
2012-12-21 16:25 | 中国船舶报 国内造船
上海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重要建造基地,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各路“新军”的不断壮大,目前其海工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创新引领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跨越发展研讨会”上,专家纷纷建言献策,指出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上海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保持国内领头羊地位。
作为上海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相关关键支撑技术的研发,对上海实施海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缪国平认为,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上海聚集了国内多家现代化程度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在产品及关键技术的研发设计上,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设计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国家工程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虽然上海相关企业在海工装备的自主研发制造上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从整体上看,上海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研发能力、建造技术、配套体系都仍缺乏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尚待攻破、成套完备的工艺技术尚未完全掌握,还没能形成完整体系与合力,在此轮海工装备产业大发展中和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和地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近年来,上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人才增长速度远赶不上产能的扩张速度。缪国平指出,目前,上海具有国际经验、全球眼光、能抢占国际海工装备创新制高点的领军人才稀缺,海工装备产业的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基础比较薄弱,支撑海工装备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的骨干人才严重不足,具有丰富从业经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坚队伍必须壮大。不仅如此,上海作为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其国际大都市地位毋庸置疑,而由此带来的商务、劳务成本快速上升也不容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海工装备产业的竞争优势。此外,上海在海工装备配套业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在少量关键技术上开始有所突破,但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链不完整,因此相关配套产业链有待继续加强、整合和突破。
针对上海海工装备产业未来的发展_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建议,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推进上海海工装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创新引领必须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契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颠覆性”的重大影响,船舶工业发展必须融人这次革命,乘势而上,未雨绸缪。二是要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上海高校、研究院所集中的科技优势,为上海海工装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保障。三是紧抓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重要机遇,以“海洋石油981”号深水半潜式平台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走向南海为契机,发挥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的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大型海工装备的总装集成能力,逐步打造具备总承包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总装制造企业。四是发挥上海市崇明县长兴岛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基地和浦东临港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五是发挥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上海海工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