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船企“勇闯”海工市场
2013-01-18 07:58 | 国际船舶网 船市观察
有外媒日前报道称,在普通货船订单严重缺乏的市场环境下,中国船企正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赢得更多海洋工程船舶的订单。
由于进入这一市场的时间相对较短,中国船企面临在建造海工船舶方面更有经验韩国和新加坡船厂的强大竞争。但由于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国内船企未来可能会在海工船舶市场拥有强大地位。
Barclays分析师Jon Windham最近表示,中国造船业须实现产品多元化,而不是仅仅依赖干散货船。
Jon Windham表示,中国政府可能通过敦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中国政策性银行提供优厚的贷款条件来支持国内船企的转型。包括鼓励中海油等国企在国内船企订造所需的海工用船。
Douglas-Westwood的董Jason Waldie说,大多数海工用途船舶的需求前景强劲,这反映出能源市场越来越依赖从浅海和深海地区开采的能源。
由于海工船在技术复杂程度和价格方面存在很大不同。目前,中国船企正大举进入技术复杂程度较低的海工船舶市场。而新加坡船企目前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Waldie说,新加坡建造的钻井平台其成本可高达1.95亿美元,而中国制造的钻井平台可能要便宜45%。而FLNG这类更为先进的船舶,其造价可能超过30亿美元。
而中国船企的最终目标是进入价值更高的海工市场,包括钻井船和韩国船企拥有明显优势的半潜驳船。与自升式钻井平台不同,这些技术含量很高的海工船只主要在深海作业。
据韩国分析师预测,韩国前三大船企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在2013年有望赢得总计价值220亿美元的海工设施建造合同。
报道称,可以肯定的是,进入海工市场并非解决中国造船业一切问题的万能药方。
Windham说,大约70%的中国船企在试图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的过程中会完全失败,或许只有少数几家船企通过扩张进入海工领域会获得成功。
Windham估计,就海工市场(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和半潜式驳船)的交付量而言,中国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在2013年将达到25%,而2005年时这一比例几乎为零。
Douglas-Westwood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11年的五年期间,新加坡船厂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占据的份额约为50%。
新加坡吉宝岸外与海事有限公司的总裁唐钟雄说,海上钻探用船和海工船领域的竞争一直非常激烈。我们已经成功运用自己的优势以保持领先地位。至于我们能否保持领导地位,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一些分析人士说,即使是中国领先的造船企业短期内可能也无法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成为海工装备生产行业的顶级企业。
Windham说,中国船企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提高海工领域人才的质量,他估计在无法通过收购实现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船厂最起码需要10年时间才能获得必要的技能。
当然也有人更为乐观。Barclays分析师Jon Windham认为中国人能够闯过这一关,他们在获取巨大市场份额方面一向是很有威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