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体系”里的中国

2013-02-27 17:14 | 瞭望东方周刊 船舷内外


中国“海监83”船行驶在南海西沙海域

“我们以前是从学术上偷偷做这些研究,现在可以公开研究了”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建设海洋强国”,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此前在2003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历经10年之后,这个目标终于上升为国家政策。

人们不禁发问,今天的中国距离海洋强国有多远?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就这一问题专访“海洋强国指标体系”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金融系主任殷克东。

殷克东说,“海洋强国指标体系”就来自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纲要》。纲要发布后,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规划司就委托科研人员就海洋强国指标评估进行研究,以量化标准衡量中国海洋发展情况。

“海洋强国指标体系”从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海洋科技综合水平、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沿海地区社会发展程度、海洋事务调控管理能力、海洋军事实力和海洋外交八个一级指标,构建了海洋强国指标体系框架。

殷克东说,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的时机已经到来,中国不仅需要海洋经济层面的规划,更需要宏观层面指导海洋发展的战略。

中国海洋资源面临严峻形势

《瞭望东方周刊》:在“海洋强国指标体系”的八个一级指标里,比较重要的是哪些?

殷克东:我们没有细分哪个指标更为重要,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相对而言更为重要。

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基础都是科技的发展。海洋的发展是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的发展。我所理解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主要是建设一个海洋经济强国。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的基础,海洋经济涉及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管理等等,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瞭望东方周刊》:在这些一级指标里,中国目前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殷克东:中国优势是后发优势。与传统的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相比,我们在海洋科技和海洋调控管理方面都有后发优势,有很多可以参照的经验。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诸如海浪谱和数值预报、陆架环流理论、海浪和潮汐潮流的预报等等。

我们在一些尖端海洋科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总体上在海洋科技贡献率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劣势也不少,尤其是资源。中国看起来海岸线很长,海洋经济区面积广袤,实际资源没有任何优势,有些反而是劣势。过去我们海洋管理不足,导致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海洋经济的制约因素。

比方说,近海污染、沿海化工厂林立、大规模的围填海造地,导致生态系统破坏。水没了草也没了,变成高楼,甚至改变了当地的气候。这不是个别地区的独有现象。

近海渔业几近枯竭。20年之前,市场上七八十斤以上的大鱼经常见到,10年前三四十斤的也常见,这两年超过20斤的几乎没有。早上我到青岛的集贸市场看了看,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么一点点儿的幼鱼,可以说是“鱼孙子”都被捕捞上来。目前近海的渔业资源基本上已经枯竭了。市场上的许多鱼类品种主要来自中远海,是远洋船队从澳洲、南美捕捞回来的。

其次,海洋科技贡献率低,产业结构比较低端,转型比较慢。科技水平本来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更重要的是,海洋科技成果在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瓶颈,比如,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制度、平台、政策等等都影响科技贡献率和转化率,导致陆海结合的综合性产业发展缓慢。

海洋人才尤其是中高端的人才十分紧缺,既懂海洋又懂经济的海洋投资融资人才奇缺,其实最令人期待的是中国有马汉这样的海洋战略家出现。

在海洋权益维护方面,我们与周边国家比还缺乏一些有效的手段。这些年从南海、北部湾到东海、黄海,与邻国几乎都有一些争议,如何应对海洋争端十分重要。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注意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一个指标。按照你的上述说法,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下降吗?

殷克东:这几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在提升的。毋庸置疑,过去的一些行为虽然导致岛屿消失、渔业萎缩等情况,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这两年尤其是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地政府的重视、民众环境意识的提高,都使得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始回升。

海洋强国还是提晚了

《瞭望东方周刊》:那么从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指标来看,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殷克东: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产业结构尚不合理,海洋科技贡献率较低。

这两年海洋经济总产值接近全国GDP的10%,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2001年到2009年现价年均增长率是17.95%。

我国传统低附加值的海洋产业比重太高了,海洋渔业、海运、造船、旅游等传统支柱产业占海洋经济的70%以上,占比重最大的还是渔业,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

海洋工业起步晚,2007年,海洋矿业只占海洋产业的0.05%。海洋建筑业、砂矿业、石油勘探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还是太少。这与海洋产业发展的投资不够有一定关系,尽管各地非常重视海洋产业的发展,但真正有品牌有影响力的海洋产业、海洋企业不多。

海洋科技贡献率基本可以衡量出一个国家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处于何种阶段。海洋科技含量越高,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美、日、英、法等都是50%至60%或以上,中国在35%左右,与巴西、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差不多。

此外,海洋经济规划起步太晚也是影响因素。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制定泛海洋军事和发展规划,美国从海洋战略家马汉19世纪90年代提出海洋军事观点,就开始制定这方面战略。进入20世纪,这些海洋强国的海洋规划更是密集,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海洋发展规划出台,尤其侧重军事、科技。

我们国家受重陆轻海思想等因素影响,未足够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建国以来首次提出建设“海洋经济”是在1978年,当时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光远等在全国哲学科学社会科学规划大会上首次提出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的建议。但真正的海洋发展规划是200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比日、美等国晚了140多年。所以从我国发展的历史教训看,海洋强国还是提晚了。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沿海地区各省、市、区都在提出建设海洋强省,情况如何?

殷克东:2011年中国沿海各省、市、区海洋经济总产值排名依次是广东、山东、上海、浙江、福建、江苏、辽宁、天津、河北、海南、广西,但评判综合经济实力不能仅看总产值。

2008~2010年,我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沿海地区海洋强省市综合实力评价》,从海洋总产值、海洋科技、海洋产业、政策优势、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洋事务综合管理等角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

沿海省市区各有优势。山东起步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由于历史原因,山东的海洋科技竞争力排第一,集中了全国50%的海洋人才,光青岛就集中了将近40%的人才。

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直辖市,海洋科研机构众多,海洋科技排第二。2008年,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条件。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全国领头羊的地位,占到全国海洋经济的20%左右。福建拥有“港、渔、景、涂、能”几个优势,尤其是渔业资源丰富。

上海的海洋工业基础雄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船舶工业占到全国海洋船舶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后两个产业占全国相应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目前海洋经济总产值已经挤入前三。

江苏、浙江虽然海岸线较长,但海洋科技、海洋产业、海洋经济与上述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海洋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10至15年

《瞭望东方周刊》:既然科技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地位如此重要,那么目前中国的海洋科技实力到底如何?

殷克东:科技贡献率低是短期难以更改的现状。但从这两年数据搜集整理情况看,我国的海洋科技在世界上还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比如海洋大学的海洋水产、海洋地质、海洋物理,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都处于国际上前1%的水平,属于第一梯队。

不过,客观地说,由于过去对海洋的重视和投入不够,我国的海洋科技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10至15年,甚至更长。

《瞭望东方周刊》:在产业体系中,现在人们关注的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如何?

殷克东:海洋能开发利用是大趋势,包含了潮汐能、温差能、波浪能、海流能等等。我国起步较晚,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有专门的海洋能开发规划,国家也有专门的海洋能项目正在进行。

而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主要是开发利用上存在困难。由于受海底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海洋争端等因素影响,如何在远海及争议区开采油气受到限制。

我国海洋油气业起步晚。在南海海域的国外油井有两千多口,而我国既没有什么勘探,也没有什么油井。除渤海勘探比较充分,南海勘探海域面积只有16万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储量235亿吨。

中国一直遵守与周边国家的协议,共同开发,搁置争议,一直保持克制,努力维护睦邻友好关系,但实际上只有中国在执行,其他国家都将其抛诸脑后。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在海洋事务管理能力、海洋军事、海洋外交方面情况如何?

殷克东:海洋事务管理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家出台的政策基本没有错,而下面执行出现偏差,通过各种变相的渠道进行规避。地方将土地分块利用,规避上级审批,这类现象并不少见。

我国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本着和平、和谐、平等、尊重等原则,历来遵守不称霸的国家政策,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侵略过他人,反而饱受列强的侵略。在海洋军事方面我们还没有优势。当今世界海军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一般包含海军理论、海洋观念、海战经验、海军法规、海军装备、海军军费、海军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等。我们参考国外权威机构福布斯对各国海军传统的10级分类法,进行分析。当今的海洋军事,仍以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印度等实力最强。

海洋外交方面,包含海洋事务国际合作与交流、海洋权益的外交维护力度等指标。现在国际环境起了变化,美国、西欧、日本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该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了

《瞭望东方周刊》:这一次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引起极大关注,你认为中国人对海洋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吗?

殷克东:全民的海洋意识比较欠缺。国外的教育,从小就从国家、地方政府等层面宣传海洋,灌输海洋意识,我们国家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不够,结果还不甚理想。

无论政府、教育机构还是公共意识都要加强。过度的围填海看到是眼前的利益,没看到破坏海洋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将会多大;那些向河流、海洋大肆排污的污染企业,企业领导意识就比较淡薄;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那么一点鱼都捕上了,能挣什么钱?但为什么还要捕捞?在欧美国家,规定不够一定尺寸必须要放掉,如果违背被抓到会重罚。

想想就痛心,黄花鱼现在不到拇指长就捕捞上来,都是刚生下来一两个月的小鱼,连幼苗都算不上。

此外,也可以从我们做“海洋强国指标体系”中看到一些反映。我们参照海洋经济、产业、科技竞争力、资源环境、调控管理、发展理论等,根据科学的方法,创新出这套指标体系。应当说这个指标体系比较完整、系统、科学、规范,填补了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但是,研究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数据搜集。搜集时发现科研院所和涉海部门掌握的数据也较少。海洋经济方面大多公开,而国外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军事资料等不多见。我们最终把指标作了技术性处理,并找一些国家进行验证,但没有作为成果公开。

《瞭望东方周刊》:外界对海洋强国指标评价体系的关注如何?

殷克东:这是纯学术的研究,我们本来不想引起外界的关注和误读。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国际上的海洋强国,如美国、俄罗斯、日本等的发展,学术上做这个也没有什么意义。

前几年,处于那样一个国际环境下,我们一直希望避免引起国外的恶意炒作。2005年,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评审。当时不知怎么就有两百多家境内外媒体进行了报道,实际还远远不止两百多家。后来,课题组觉得不能再炒作这个事,当时出版社只印了5000册,我们自己拿了三分之一。也有多家媒体联系我们,想了解情况,我们都拒绝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及建设海洋强国,十分令人振奋。我们以前是从学术上偷偷做这些研究,现在可以公开研究了。

的确,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实力的壮大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也到了该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时候了。我们国家不仅需要海洋经济层面的规划,更需要宏观层面指导海洋发展的战略。

END

关键词: 海洋强国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