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透露张志熔“裸退”后生活

2013-05-13 16:39 | 东方早报 船界人物


 

“虽然张志熔先生不再参加集团的董事会,但是他还是公司的大股东。我会定期和他沟通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而熔盛在一些关系处理方面,也会得到他的帮助。”

5月11日,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陈强在履新半年后,首次对外透露了熔盛重工创始人张志熔“裸退”后的生活。

当日,陈强以校友身份在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了由该校EMPAcc项目主办的第三届SNAI-CUHK CFO论坛,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上市与融资。陈强作为三位演讲人之一,第一个发表演讲。

熔盛重工是中国第一大民营造船企业,截至今年3月,其手持订单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在演讲中,陈强认为,资金匮乏、科技投入不足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

陈强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还透露,“目前张志熔并不干涉公司具体的业务,不仅他不干涉,最近他还召开了一个家族会议,要求家族其他成员也不要干涉。”

张志熔退休前拒绝由家族人员接棒

熔盛重工由张志熔创办于2005年,并于2010年11月1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共募集资金140亿港元,成为当年在港上市市值最高的内地民营企业。该公司业务涵盖造船、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

熔盛重工成立后,快速扩张,2006年2月就签订了首批6条巴拿马型散货船建造合同,2007年7月与中海油签订首个海工建造合同,2008年8月更是与巴西淡水河谷签署了12条40万吨矿砂船建造合同。

然而,自2011年以来,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业亦受重创。在此种环境之下,熔盛重工也不能独善其身。

年报资料显示,2012年,熔盛重工营业收入约79.6亿元,较2011年同期的159.1亿元大跌50%;当年亏损5.7亿元,而2011年纯利是17.2亿元。

业绩不佳只是一个方面,诸多传闻也成为熔盛重工去年的“烦恼”。

去年8月,张志熔陷入中海油并购尼克森内幕交易案、熔盛重工资金紧张等传闻接踵而至之际,熔盛重工宣布放弃2011年4月提出的收购全柴集团的动议,此举触发了A股市场第一例因要约收购撤回引发的诉讼。

当年11月,43岁的张志熔宣布“裸退”,辞任熔盛重工和恒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职务。

对于辞任原因,当时熔盛重工的解释是,张志熔“希望能更专注处理私人业务”。

不过陈强认为,张志熔和马云、史玉柱一样,退出公司董事会主席职务,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个新转变。

“张志熔和史玉柱本身就是好朋友,他退出管理层是为了让公司治理更加专业化。在张志熔退休前,我们曾建议由他家族的人员来做董事会主席,但是被他拒绝了。他的希望就是管理团队更加专业化。”陈强说。

民企不改变家族式管理“就会有很多冲突”

今年51岁的陈强在担任熔盛重工董事会主席前,任熔盛重工执行董事、行政总裁,系造船行业专家、原上海外高桥船厂创办人之一。

在5月11日的论坛上,陈强表示,在国企和民企做事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国有企业,做事情有两个准则。第一是中庸之道,因为做得好也难,做得不好也难。第二是决策的出发点是个人风险最小化。但是到了民营企业以后,我们的出发点一定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现在我们提的是在风险可控下的利益最大化。”陈强说。

陈强表示,“我刚到熔盛重工,就跟大股东讲,对造船企业来说,不上市,规模上不去,就很难发展。”

“民企上市,第一阶段往往都是以圈钱为主。但是我认为,应该到第二阶段,努力去完善公司治理。2010年我们上市后,对公司治理提出了很多要求,虽然有的很难承受,但是我觉得能使企业长治久安。民企新的阶段如何走?我们是想形成职业经理人加股东监管的模式。”陈强说。

陈强认为,一般的民企如果不走资本上市之路、改变家族式管理,就会有很多冲突,也难有长远发展。

“原来是老板说了算,但是上市后,就应该使得公司治理更加完善。去年我们放弃收购全柴动力,先后遭到证监会三次调查,调查决策是否规范,包括每一个高管的电话、账户,直系亲属的情况,他们都查了一遍。如果查出问题,对熔盛重工将是致命的。好在我们没有问题。”陈强透露。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8月,证监会正式受理熔盛重工对全柴动力要约收购涉嫌虚假陈述一案,并称将在60日之内出示调查结果。

“张志熔退下来后,更多的考虑是公司战略问题。并且投资人对管理团队十分信任,这也是很关键的。”陈强透露说。

此外,陈强认为,张志熔要求管理层不断增持公司股票,这种做法也是很少见的。

陈强在熔盛重工2011年年报中持股熔盛重工2.66%,随后增持至3.66%。

今年年初,张志熔将其所持部分熔盛重工股权,转让给其父亲张德璜,以及陈强。交易达成后,陈强和张德璜将分别持有熔盛重工16.66%及11.43%股权,张志熔持有熔盛重工的股权占比则由47.75%骤降至29.32%,但仍为单一最大股东。

中国造船企业管理效率和韩国比有5-8倍差距

虽然环境艰难,但在陈强看来,熔盛重工并不是没有机会。

去年10月,熔盛重工在新加坡成立了海洋工程业务的全球科技研发中心及运营平台——新加坡熔盛海事公司。成立当日,该公司便接获1艘2000米深水钻井支持驳船总包合同。

今年3月,熔盛重工又宣布签订两份CJ46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总包合同,合同总值逾3.6亿美元。

按计划,熔盛重工将2013年定位为其海工业务的突破年,正争取更多海工订单。陈强表示,“预计今年会有很大的发展。”

除了海洋工程,陈强还把公司目标定在了环保领域,“中国目前有16万艘高污染船舶,我们的发动机业务未来将更多注重环保,探索环保燃料开发。”

“在集团旗下的16艘38万吨级VLOC(超大型矿砂船)订单中,至今已累计交付10艘。其中,为阿曼航运公司建造的4艘VLOC亦已全数交付。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船舶行业造成影响,但熔盛重工的新船交付计划并未因此受挫,相关生产进程依然提升,2013年仍将是VLOC的集中交付期。”熔盛重工的新闻稿称。

此外,陈强透露,最近公司已把造船分为液货和干散货两个部门,其目的是为了更加专业化,“做精做强。”

新订单方面,熔盛重工目前亦有斩获。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熔盛重工从希腊船东Golden Union获得4+4艘好望角型散货船订单,每艘新船价格为4500万-4600万美元之间,新船将从2015年开始依次交付。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称,这8艘船的订单已经基本确定,其中2艘船的订单已经生效。

据熔盛重工4月26日发布的海外监管公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该集团总资产为449.23亿元,总负债为329.27亿元,负债率约为73%。而在陈强看来,这个负债率并不高,行业一般企业的负债率在80%左右。

陈强还认为,目前中国造船企业在管理效率方面跟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跟韩国的造船企业在效率方面的差距大概在5到8倍。”

END

关键词: 熔盛重工陈强张志熔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