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远资产左手卖右手买

2013-05-28 17:04 | 中国水运报 船东动态


中远扭亏为盈不仅要靠出售资产,更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沉寂近两个月后,ST中远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继出售中远物流之后,ST中远再卖资产,出售中集股权。一时间引发业界和媒体热议,对于ST中远频频出售资产,有人称是左手卖右手买。

如中远集团高层两个月前所言,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中远)为实现扭亏保壳,继续甩卖家当,其子公司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太平洋)向关联公司出售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装箱工业)全部已发行股份及相关股东贷款。

左手转右手

5月20日,公司宣布子公司中远太平洋与LongHonourInvest-mentsLimited、中远(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远香港集团”)签订协议,中远太平洋向LongHonour出售中远集装箱工业全部已发行股份及相关股东贷款。

中远集装箱工业主要资产为其持有的中集集团4.32亿股A股和1.48亿股H股股票,共计约占中集集团总股本的21.80%.中远集装箱工业全部已发行股份及相关股东贷款的估值共计12.2亿美元,约合75.4亿元人民币。此次交易在2013年预期将为ST中远带来约29.07亿元的未经审计税前收益。

早在3月12日,ST中远发布公告,提出拟向大股东中远集团出售其直接持有的中远物流100%股权的初步建议。随后中远集团以67亿元的价格买下了中远物流,使ST中远获得约20亿元的溢价利润。

不过,无论是此前出售中远物流,还是当下出售中集股权,其实就是左手换右手的交易,目的就是非上市公司输血给上市公司保壳。

实为扭亏之举

今年两次资产售卖可为ST中远获得约30亿元的溢价,刚好弥补其上半年的亏损,扭亏重任完成大半。“下半年的市场行情一般比上半年好,料亏损不会超过20亿元。”一位灵通人士表示,中远上下视扭亏为第一要务。

目前,航运市场的严峻形势仍将持续,ST中远在今年想依靠主业翻生似乎是没太大希望了。剩下的唯一路子就是变卖资产保壳。

有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和2012年,公司已连续2年大幅亏损,按规定,若公司2013年继续亏损,2014年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同时,按上市规则要求,从“*ST”到“摘帽”的难度比从“暂停上市”到“恢复上市”的要求低得多。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仅要求净利润为正,后者则要求扣除非经常损溢后的净利润为正。

换言之,ST中远选择在2013年扭亏是避免退市的最佳选择,若2013年持续亏损并暂停上市,则需要主业盈利才能恢复上市,对于当前的航运企业而言难度非常大。

2013年一季度,中国远洋继续报亏19.9亿元,虽同比减亏26%,但亏损额度仍然巨大。分析人士预期,公司在今年只能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扭亏。

利于专注核心业务

ST中远表示,本次出售中集集团股权,是中远太平洋公司管理层经过审慎研究及长远考虑的决策,有利于中远太平洋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同时本次交易将给中远太平洋带来可观的一次性收益,为其收购优质新码头、提高各码头盈利能力、巩固集装箱租赁业务发展提供资金。

据了解,今年4月底,国务院国资委为央企定下了全年利润增长10%的目标,并为此宣布专门成立“保增长”工作小组,帮助央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日前国资委奔赴亏损央企调研,国资委的“保增长”小组将至少在一年的时间内保持和中远沟通机制,督促中远集团止住出血点。

救一时难救一世

在大同证券分析师张诚看来,上市公司为扭亏、保壳避免退市而变卖亏损的“家当”是常见行为,也是比较快速、可行的扭亏为盈的可选方式,同时避免退市维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除了ST中远外,近来频频变卖资产的上市公司还有中国铝业、ST鞍钢等巨亏上市公司。有接近国企的人士指出,国企、央企多多少少有一些拿得出手的“家底”,例如凭借计划经济时代低价拿到的土地以及过去“三产”的资产。但尽管卖资产可以将账面做得较好看,但这显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个救一时还是救一世的问题,”资深航运业人士表示,“如果说是为了这个公司长远发展考虑,目前这种变卖资产行为无疑是短视的,虽说面临退市威胁实属无奈,但造成目前状况也和之前几年的一些决策脱不开干系,这家企业并没有能够在风险控制以及业务结构布局上做到未雨绸缪。”

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ST中远尽力做资产处置避免亏损的举动并未获得一片称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直言对中远的未来“不抱有希望”.该分析师认为,如果行业没有重大变故,ST中远在集团的支持下年内扭亏并不成问题,但该公司更大的问题是,通过资产处置扭亏后的中远又将靠什么盈利?未来一年、两年的经营业绩又将如何做?未来五年、十年又会如何?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要实现扭亏还是需要内部管理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或积极谋求转型。

ST中远做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加法,近期中海集运做法值得借鉴。该公司公布了大笔购船订单,将用40多亿购入5艘全球最大最新的集装箱船,该公司董秘叶宇芒表示,购船初衷在于降低单箱成本,提升中海未来的竞争力。上述分析师认为中海这种调整船队结构的清晰战略,显得比中远更具未来视野。

中远投关部人士认为,出售中集集团所得的款项净额,将有助于巩固并提升公司财务状况,为其收购优质新码头、提高各码头盈利能力、巩固集装箱租赁业务发展提供资金。这也是中远调整结构的方式之一。

相关新闻:

国资委小组调研中远等央企  称这次不会再给钱

拖累央企2012年利润整体表现的中远等几个“巨亏王”,近日将陆续接受他们的出资人--国资委的“问诊”.按照此前召开的第一季度央企经济形势分析会披露的信息,国资委史无前例地为央企定下了全年利润增长10%的目标,并为此宣布专门成立“保增长”工作小组,帮助央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在国资委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国资委这次调研的央企主要包括鞍钢、中远、中铝、中冶等。

国资委的工作小组在中远调研期间,听取了中远的意见。中远希望国资委出面帮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中远的融资成本比其国外同行要高出好几倍。希望银行贷款的期限能延长,贷款的利息能降一降。同时,中远还提出希望国资委能出面帮助协调,通过政策淘汰航运市场的过剩运力。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高报废年限,让一些旧船能够提前报废,这样既能解决一些过剩的运力,又能得到国家的一部分报废补贴。比如,干散货船,国家强制报废年限是33年,如果提高到25年报废的话,至少可以解决10%的运力。而国内的干散货的过剩运力应该是在20%左右。”

另外,中远还希望国资委能继续加强国货国运政策的力度,让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双方签订长期的货运协议。

针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国资委相关人士透露,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如果经过决策有必要支持,国资委可能动用的只有国有资产收益金;同时他强调,对于企业希望通过国资委的影响力去游说以获取金融方面的支持,国资委是不会提供这方面的任何帮助的。

分析人士也认为,至少从高层近期的表态来看,不会再有类似2009年那样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砸到央企身上。这也就意味着此次“保增长”国家不会给弹药,既不会给项目,也不会给钱。

END

关键词: ST中远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