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集团的扩张之路

2013-06-26 17:14 | 航运交易公报 船东动态


回顾中海集团成立16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善于巧妙利用航运市场低迷期进行租船、造箱、造船等重大投资行为。反周期操作的直接成效就是低成本运作,这为中海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租船业低迷,中海集团抓住机遇低价租进一批集装箱船;随后,又抓住美国“911事件”后世界造船市场低迷的时机,连续以低价订造一大批灵便型、巴拿马型干散货船和阿芙拉型油轮;2002年9月美西港口现罢工风波后,巧妙抓住机遇,抢先订造大量集装箱,在远东至美国航线取得不俗业绩。

此轮经济危机中,中海集团不负众望,再次施展反周期战略,旗下中海集运2011年底宣布订造8+4艘1万TEU型船舶,今年5月宣布订造5艘1.84万TEU全球最大型船舶;中海发展6家间接附属公司于4月份签约建造6艘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同时,中海集团内部的业务整合也在持续推进中,旗下中海海盛(600896.SH)的部分散货船舶已划归中海集团成立的中海散货统一经营,而前途美妙的三沙版块或许将成为其未来的发展重点。

中海集运抄底造大船

4月26日,中海集运公布今年首季财报,当季营收79.3亿元,亏损6.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五成。在公布季报的同时,中海集运宣布将订造5艘1.84万TEU型船。

中海集运在公告中称,此次订造1.84万TEU型船,是为积极推进大船、大合作的发展战略,提升船队核心竞争力,调整船队结构,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航线经营需求,从而进一步完善企业全球化服务网络,发挥规模成本优势。

极具诱惑力的船价也是吸引中海集运造船的主因之一。5月6日,中海集运公布5艘船的造价是6.8295亿美元,平均每艘1.3659亿美元。这个价格较马士基航运第一批1.8万TEU型船的造价降低28%.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中海集运抄底订造5艘1.84万TEU型船有助于强化规模成本的竞争优势,1.84万TEU型船的单位运营成本比1万TEU型船低约15%;中海集运的1.84万TEU型船将会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交付,这一周期与集装箱运输行业静态供需增速逆转期吻合,因而中海集运有望享受行业复苏的超额收益。此外,中海集运目前账面现金充裕、负债率较低,今年首季财报显示资产负债率为47.16%,处行业内较为合理范围,新造船计划不会给公司造成财务压力。

船舶大型化是大势所趋,没有大船的班轮公司未来很难在亚欧航线上立足。据Alphaliner统计,亚洲至欧地航线的集装箱船平均运力已经从2011年初的7800TEU上升至目前9700TEU,年底有望超过1万TEU.中海集运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亚欧航线上的常规船型可能在1.4万TEU,而随着巴拿马运河的拓宽,1万TEU型船也将大量投入美东航线,因而市场有容量容纳大船。

在订造大船的同时,中海集运近年来不断致力于船队结构的优化调整,船队规模较为稳定,并未有扩张,截至去年年底船队总运力为59.5万TEU,同比下降1.3%.在大船交付的同时,中海集运计划于下半年处置10艘1000TEU型老旧船舶。此外,中海集运还计划对部分租约到期的高油耗老龄船舶作出退租安排,同时,通过租船或自购等方式适时补充更适合市场及航线需求的现代化船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航线经营效益。

去年,中海集运通过两次出售自有集装箱,分别获利1.12亿美元和0.35亿美元,最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3亿元,同比2011年巨亏27.4亿元大幅扭亏。通过合理的资产运作,中海集运避免了被ST的命运,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中海发展打造LNG船队

4月底,中海发展宣布旗下6家间接附属公司与独立第三方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签约建造6艘17.4万立方米LNG船舶。中海发展持股40.8%,中石化冠德和商船三井分别持股39.2%和20%的6家公司主要运输中石化与澳大利亚太平洋公司先后两次签署的LNG购销协议,即2015年后的20年将每年为中石化从澳大利亚运往中国760万吨LNG.6艘LNG船舶的预期交付日分别为2016年4月、2016年7月、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7年7月及2017年11月或之前。

6艘LNG船舶的总造价约为12.6亿美元,总融资成本约为2.5亿美元,项目总成本为15.1亿美元。6艘LNG船舶的建造将由其股东以注资方式拨付合约价格约20%,并根据融资协议以银行财团(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三井住友银行、三菱东京UFJ银行及瑞穗实业银行)所提供的长期具有限追索权债务融资拨付80%.

尽管LNG船舶的前期投入资金巨大,但是预期每年投资回报率能够达到14%,这将为中海发展带来稳定的收入和盈利。

中海发展董事长李绍德3月份在中海发展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LNG运输将成为未来中海发展的重点。中海发展将会扩大LNG运输业务,尽快建立自有LNG船队,尽快使LNG运输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除了此次签约订造的6艘LNG船舶,中海发展之前已经订造4艘LNG船舶,未来还有4艘LNG船舶在洽谈中,届时中海发展的LNG船舶将达到14艘,成为中国最大的LNG船队。据悉,中海发展的第一艘LNG船预计将在2014年底、2015年初投入运营。

中海发展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日本每年LNG进口运输量在5000万~6000万吨,而去年中国的LNG进口量还不到1500万吨,差距巨大。因此,即使是以日本为发展目标,未来LNG进口增量也是巨大的,相应地,LNG运输也大有可为。

去年年报显示,去年中海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17亿元,同比下降9.4%;主营业务成本112.52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人民币0.74亿元,同比下降93.1%.尽管净利润大幅下降,但能够盈利已是行业较好水平,在2011年大幅亏损的状况下成功扭亏,为中海发展赢得可观的市场空间。

中海发展一季度实现收入26.3亿元,同比下降3.9%;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亏损4.8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中海海盛三沙拓荒

中海海盛主要承担海南电煤、海南铁矿石等大宗货物的进出岛运输任务,在海南万吨以上干散货运输市场居于主导地位。

去年,中海发展对其干散货业务进行重组,成功搭建“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平台,并完成8家合资公司和参股公司的股权转让,中海海盛是否参与这一重组引人关注。中海集团相关人士表示,此次中海发展的干散货资产整合主要是一些联营公司干散货资产的注入,中海海盛是上市公司,目前暂不会涉及。“至于未来是否会像中远集团建立唯一散货运输平台那样,我只能说我们目前还是第一步。”据记者了解,实际上中海海盛的部分船舶已由中海散运统一运营,只不过船舶所有权还是归属于中海海盛。

去年年报显示,中海海盛全年实现营收10亿元,同比下滑15.5%,净利润亏损3.7亿元。今年一季报显示,中海海盛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8.27%,净利润亏损7665.75万元,同比下滑24.95%.

基于中海集团打造统一干散货经营平台的愿景,一位接近中海海盛的人士告诉记者,未来,中海海盛的资产和业务结构很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可能会将船舶资产划拨到中海发展,然后再注入其他资产。

上述人士表示,中海海盛地处海南,完全可以借助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调整资产结构,进行度假村、会议中心、酒店、大型培训基地、邮轮甚至是房地产业务的开发经营,类似于中远集团在海南开发的博鳌项目一样。作为央企,相信海南省政府是非常乐见其成的。“特别是邮轮业务,中海集团目前还不够重视。其实,这部分业务对于中海集团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中海集团本身就有客轮业务,完全可以借助于中海海盛优越的地理位置好好筹划发展。”

当然,上述人士也坦言,就目前中海海盛的经营范围而言,这些业务尚无法开展,必须要得到国资委的批准。

或许,中海海盛可以将三沙作为一个突破口。1月份,中海海盛宣布在三沙市成立全资子公司三沙中海海盛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初步拟定为:物流服务、仓储(危险品除外)、基础设施投资管理、燃油及物料供应、油气开发、岛礁开发等。中海海盛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海南省三沙市建设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跟踪三沙市建设发展的进展情况,与有关方面保持紧密联系,争取充分利用该平台参与三沙市的经济建设,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END

关键词: 中海集团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