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盛重工信贷大跃进轨迹
2013-07-04 07:41 | 21世纪经济报道 船厂动态
民营造船巨头熔盛重工集团(下称熔盛重工)陷入了裁员和银行压贷双重打击的泥淖。
7月3日,外媒援引熔盛重工管理层的话称,熔盛重工近几个月已经裁撤约8000名员工,这一数值相当于熔盛重工2013年年初2万名员工总数的四成。
对于这家负债总额超过350亿元的造船巨头来说,最糟糕的打击还是来自于债权银行态度的改变。
一位债权银行人士透露,债权银行正密切关注熔盛重工,熔盛重工的裁员和后续事件已打击了债权银行的信心。据称,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多家债权银行已经对债务采取相对强硬的措施。
仔细分析熔盛重工财务报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变化状况,熔盛重工从崛起到扩张再到收缩的态势跃然纸上。
以中国熔盛资产负债表而言,2009-2011年是熔盛重工高速扩张时期,其总负债从2010年末的263.6亿元一年内增加近100亿至2011年末355.7亿元,此后在2012年中期达到399.9亿元的峰值,半年后迅速压缩至350.8亿元,半年内其总负债缩水50亿元。可见,从2012年开始,商业银行出于对造船船舶行业的整体担忧,已然加快对熔盛重工贷款回收的速度,部分银行收贷和压贷情况相当明显。
“据说,国开行果断压缩短期流动贷款6.5亿元。”上述债权银行人士透露。
压贷近百亿
2008年,在地方政府财政税收补贴、银行信贷大力支持下,熔盛重工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民营造船厂高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攀高的财务风险。
熔盛重工集团旗下核心公司熔盛重工有限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发行人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5.02%、76.38%和71.13%。截至2012年3月末,熔盛重工负债合计354.8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5.83%。
与高负债相伴的是不合理的负债结构。熔盛重工有限公司2012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材料显示,该公司流动负债占比较高,2008年占负债总额的100%,2009年占比97.98%,此后虽有所降低,但至2011年9月,流动负债占比仍高达69.92%。
“造船业务是一个回报周期较长的行业,短期流动负债与发行人实际资金使用周期并不匹配,流动负债比例仍处较高水平,负债结构不尽合理,对发行人形成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风险。”上述材料显示。
不合理的负债结构一旦遭遇产业下行调整压力,熔盛重工资金链压力可想而知。
熔盛重工的问题早已引起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
知情人士透露,多家债权银行从2012年便进行了大规模的回收贷款和压缩贷款行动。该人士提供了一项可据佐证的数据,如果将上市公司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相加,大体可得出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变化情况,据此判断银行压缩贷款的力度。若以上述两项指标看,2010年是熔盛重工扩张年,其银行贷款余额从2009年100多亿元的规模迅速跳升至2010年200多亿元,到2011年末时,这一数值已经飙升至300多亿。然而,2012年,熔盛重工不断恶化的产业形势以及实际控制人张志熔涉嫌内幕交易双重打击下,商业银行顺周期收贷行为强化,到2012年末时,熔盛重工银行贷款已经降至200多亿。
“银行在一年内扩张贷款100多亿元,然后又在一年内将其压缩100亿元。”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信贷过山车
商业银行的改变有合理性。
2008年后,熔盛重工获得订单能力在民营造船厂中“一枝独秀”, 2009-2010年,熔盛重工在手订单从数十条激增至近100条,且其中多数船舶为熔盛自主研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国际船型。
“从那时开始,熔盛重工逐步成为各家大行总行级重点客户,熔盛重工确实一枝独秀。”上述债权银行告诉记者。
2008年11月,中国银行江苏分行与熔盛重工签订了高达69.5亿元人民币总体授信协议,其中包括流动资产贷款6亿元,信用证开立3.5亿元,预付款保函60亿元三项金融服务。半年之后,中行再度扩大信贷规模,使得授信额度至112.5亿元;国开行江苏分行也与熔盛重工签订7亿元船坞改造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意向协议。
2010年后,熔盛重工连获多笔高额授信,其中就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银行两笔创纪录的500亿高额授信。之后,熔盛还分别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签署80亿和100亿元授信合作协议,农行随后还将授信协议追加到280亿元。2011年6月底,熔盛重工还获得中信银行110亿高额授信。
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熔盛重工借贷总额为人民币286.6亿元,较2011年底增加近30亿元,其部分借贷是由土地使用权、楼宇、建造合约、已抵押存款、钢板及集团提供的担保进行抵押。
地方政府的影子也无处不在,从2010年开始,江苏如皋市财政补贴分别为8.3亿元和12亿元,一度占到其净利润的45%-50%, 2012年上半年,如果剔除6.7亿的财政补贴,熔盛重工净利润将是负增长。
不过,从银行总行而言,对造船业的行业周期和信贷风险一直是有着清晰认识的。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熔盛重工合肥投资项目的失败已经注定。“盲目扩张是一个表现,主要是投资合肥熔安动力和熔安机械两个板块,目前已经停产。”
从年报披露的情况,熔盛重工至少拿出了12.48亿参与上述投资,如今前途黯淡。而在产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熔盛重工江苏也前景堪忧。
作为地方分行,如此大规模支持这样一家企业,授信集中度过高成为支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旦出现不良,后果不堪。
债权银行的信心动摇了。
一位国有大行当地分行人士告诉记者,张志熔一手地产一手造船,都是资本密集型企业,“两个产业关联度和互补性都没有,如此快的发展也违背了产业本身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