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整合漳州港做大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2013-07-15 16:19 | 中国经济网 船舷内外
7月,漳州港务管理部门的人事关系、国有资产正式移交到厦门港口管理局,标志着厦门湾两岸十大港区全部整合到厦门港,使福建把厦门港打造成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又迈进了一步。
厦门湾是我国条件优良的水域,两岸有着丰富的岸线资源。过去分别隶属于厦门港和漳州港。而漳州港口内也分设在几个县和招银开发区,一港几制,使整体开发缓慢。
2005年,福建省政府决定整合厦漳港口体制,把漳州港口逐步划给厦门港。2006年,原漳州港招银、后石、石码港区整合入厦门港;2010年东山湾内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四港区整合入厦门港。整合带来港政、航政、水运的统一管理,形成了目前厦门港“环两湾辖十区”的发展新格局。
厦门港口管理部门按照“先整合后理顺,边运行边规范”原则,从政策、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逐步推进,不断取得成效。
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蔡良涯表示,2011年国务院批复厦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了对接这一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理顺相关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临港经济的发展,争取厦漳“同港同策”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快漳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厦门市财政从今年起近三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漳州市港区公共基础项目建设。迅速提高有关岸线、码头、建设的审批效率,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支持东山建设“国际旅游岛”,支持龙海、漳浦等建设专业码头,推动化工、炼油等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
做大做强海沧集装箱港口,推动岛内外一体化
厦门是一座海湾型城市,城市中心集中于厦门本岛,过去厦门港口的主体部分也在厦门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厦门岛渐渐不适宜发展码头经济。岛内外靠有限桥梁隧道相连,严重影响物流集散的速度,制约港口的吞吐能力进一步发展。2006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7792万吨,集装箱401万标箱,码头和岸线资源相对紧张。
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跨岛发展,推动岛内外一体化。把厦门港口发展的重点引导到现代集装箱服务,从地理上重点发展海沧港口,岛内码头重点发展旅游客运。而漳州港口重点发展专用码头、散货运输,推动临港工业。
2008年6月,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第七个、福建省首个获批的保税港区,也是目前海西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快捷的特殊监管区域。由海沧自主筹措资金建设为主的海沧保税港区,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一期于2010年12月10日封关运营,二期于2012年3月15日封关运营,两期总封关面积5.5平方公里。成为目前全国真正集出口加工、保税物流、现代港区“三位一体”的保税港区,拥有九大业务功能,开展包括保税仓储物流业务,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及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
“巢好引得凤来栖”。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近两年来,海沧保税港区吸附效应彰显,世界排名前十的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中国中远等知名航运商,香港和记黄埔、香港新创建等知名码头营运商均在此落户;已开辟国际航线52条,通达世界各地;是全国最大的钨制品出口基地和石材集散口岸,也是福建省重要的钢材物流贸易中心,正积极打造全国第二大红酒进口口岸。
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说,2012年,海沧港区货物吞吐量完成4010万吨。今年上半年,海沧港区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07万吨,比增31%;集装箱吞吐量172.21万标箱,比增27.3%,集装箱量占厦门港的半壁江山、福建省港口群四分之一强。
近日,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内的博格步亚太物流分拨中心正式投用,标志着海沧保税港区由以往的软硬件建设加快向运营转变,在致力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全球贸易平台”方面迈开了坚实一步。
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服务海峡两岸发展
2011年,国务院批复厦门建设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厦门市抓住机遇,积极推动航运服务业发展,以楼宇经济为依托,促进航运物流企业集聚。
海沧依托港口优势,定位为厦门东南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港域。海沧区发挥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和全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优势,积极发展航运消费配套服务业。吸引国际、国内大型航运企业总部、船舶管理服务企业、航运重点企业、航运功能性机构落户,集聚一批实力雄厚的航运中介组织和港航企业,大力发展船东经济与航运总部经济。湖里区凭借东渡港区、象屿保税区、邮轮城、厦门机场等航运物流基础设施,成为东南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区域,目前已建成东南航交所、东南海事促裁院。思明区、湖里区依托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提升航运服务中心航运要素集聚功能、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结算等高端服务。积极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探索通过引进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为航运服务业和航运制造业提供融资服务。引进或推动设立航运金融租赁公司、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等。
厦门港口整合后,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2012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17227.万吨,集装箱720万标箱。厦门港在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排名从2005年的第24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19名。不但发挥了在福建和江西等东南省份的辐射效应,而且发挥了海峡两岸的集散效应。
厦漳港区“同港同策”,推动漳厦快速同城化
在更为顺畅的体制、机制下,厦门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因此迈出重要一步。
未来,厦门港全港规划可形成码头岸线总长约94.3公里,规划泊位379个,规划可形成通过能力约5.8亿吨/年。厦门把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更加明晰,厦门东渡港区未来计划转变为对台客运港区与邮轮母港,为大型豪华邮轮停靠提供服务,海沧港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积极发展保税港区和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招银港区以集装箱、杂货运输和临港工业发展为主。后石港区以石油化工、LNG、煤炭等大宗液体散货、干散货运输为主。古雷港区服务大型临港石化产业园,是以工业港为特色的大型深水港区。云霄港区承接厦门湾修造船等临港工业功能。东山港区:以服务临港工业和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为主。分工明确既减少了内耗,又推动差别化竞争。
港口体制一体化改革,把厦门港区的品牌优势和漳州港区深水岸线资源、临港腹地优势互为补充,弥补了厦门过去没有20万吨-30万吨深水岸线的不足,形成了“1+1>2”的效应,为厦门港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做大做强提供了港口资源保障。
伴随着港口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厦门湾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的蓬勃发展,凯西钢铁、豪氏威马等一大批巨型项目也纷纷进驻招银港区。2010年8月厦门港船舶引航服务延伸到漳州古雷港区,确保港区船舶进出有序,推动古雷港区的化工专业码头规模和装卸能力再上新台阶,带动了该港区临港产业的发展,漳浦县的临港工业三年增长十倍以上。“政策优,门槛低,审批少,服务亮。”翔鹭化纤公司的代表小刘说,厦门港口一体化使公司的物流管理水平大为提高。
而港口的竞争互动使厦门湾两岸港口管理水平得到更大提高。2012年以来,海沧区政府和海沧保税港区管委会与海关、国检等各口岸单位,建立了关、检、港企联席会议等协作平台,按照“手续最简、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目标,坚持“一切为了货主”,积极开展“提前报关”、“分送集报”等便利通关创新试点和保税维修、研发、进口商品展销等业务试点,通关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郑云峰说,依托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保税港的综合优势,海沧将围绕“强二进三”的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打造航线、航运公司、航运服务企业的“三个核心港”;打造服务海西和中西部对外开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两岸交流合作的“三个保税港”;打造大宗商品交易、总部经济、进出口贸易的“三个中心”。
“同港同策”,原厦门港区享受的优惠政策,逐步延伸到漳州港区。
为了鼓励港区业务的快速发展,厦门港将有关国际中转、内支线中转、海铁联运等港口集装箱业务补贴政策延伸到了漳州港区。同时,在厦门港口管理局的大力推动下,开辟了“东山-厦门”内支线,带动了东山港口及当地区域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厦门港口管理局对招银港区与厦门其他港区之间的货物运输,按照同港原则,免收港口管理局征收的港口行政规费。从2011年9月起,在口岸仍分属厦门、漳州的情况下,外籍船舶同一航次在厦漳两岸移泊所发生的船舶港务费由厦门市财政承担。
厦门港先进的调度引航系统延伸覆盖到漳州招银港区,进出漳州港区的船舶与厦门港同样实行24小时的调度引航服务;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网上申报系统延伸覆盖到漳州招银港区,漳州招银港区的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实现网上申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