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航道未来潜力巨大
2013-08-14 07:54 | 21世纪经济报道 船舷内外
最近,中远集团旗下商船“永盛”号从大连出发穿越白令海峡,经过北冰洋的“东北航道”(又称“北方航道”)前往荷兰鹿特丹的消息,引起了国际关注。这是中国商船对这一航道的首次利用。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北冰洋夏季海冰的逐渐融化与运输条件的改善,主要经过俄罗斯沿海与北欧的“东北航道”,以及主要经过加拿大境内的“西北航道”,正在成为两条被寄予厚望的“黄金水道”。
据报道近五年来利用“东北航道”的船舶数量迅速增长。据气候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的夏季海冰有可能完全消失,这必将进一步改善“北方航道”的通航条件,使之成为东亚和欧洲之间绕过苏伊士运河的重要的替代性选择。因为这条新的航线将缩短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之间的航行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因而也必将对东北亚地区的外贸环境带来进一步改善,长远而言也有利于中国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地区的发展。
“东北航道”未来潜力巨大,而中国同北极地区日益增强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不仅会影响对外贸易,而且涉及到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远期调整。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严重依赖波斯湾地区,运输路线所经过的印度洋、南海等都是存在潜在国际争端的不稳定水域,并面临众所周知的“马六甲困局”。而北极地区拥有巨大的能源潜力,有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未经勘探的可开发油气储量有五分之一埋在北极的冰雪之下,那里正在成为未来全球能源博弈的一个重要“新边疆”。中国需要有远见地把这一因素纳入未来全球战略考虑之中。
另一方面,北极圈周边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了北极在能源、资源、交通、军事等方面日益重要的战略价值,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都已制定本国北极战略,加紧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以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但这些国家同时也认识到了地区合作的重要性,成立了北极理事会等组织,各方博弈呈现竞争与合作并存格局。
中国已经在今年5月被接纳为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国,这代表该组织的八个正式成员国承认了中国在北极问题上有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传统上中国更多考虑在北极地区的科研活动,以及全球变暖可能给自身带来的环境与经济影响,但在北极地区变得日趋重要的新形势之下,中国有必要从地缘政治、经贸、能源、国家安全等多维度来定义自己的北极利益,并据此制定北极战略。
“永盛”号的航行只是一个小例子,中国将越来越发现,在这个不断缩小的世界上,北极并非一片遥远的不毛之地,而是会和自身产生日益密切的联系,因而在北极战略上更应未雨绸缪。中国应该利用已经获得的话语权促进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解决方案,同时要确保北极各国承认其主权范围之外的海域与资源具有全球公共品性质,应该由全球共享。中国或许需要加强与北极圈各国的双边关系,尤其是其中实力较弱的小国,以为双方争取更大话语权。一种以和平、友好、互利为导向的北极战略不仅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也将有助于打消一些国家的所谓“担忧”、“疑虑”,获得国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