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
2009-06-16 10:37 | 国际船舶网 公告公示
图为梧州中船桂江造船厂工人正赶时间作业。
千里西江,接云贵,贯两广,通港澳,历来是华南地区的水上交通大动脉。依托西江“黄金水道”这一独特的地理条件,梧州曾经创造了“百年商埠”的辉煌。去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决策,计划投入逾215亿元,改善内河基础设施,使西江运输的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让西江这条“黄金水道”成为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通道。
日前,“西江航运之旅”联合报道组来到梧州采访时了解到,梧州将乘此东风,重振“百年商埠”雄风,提出把梧州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如今,两千里西江开始风起潮涌,从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决策付诸实施起,滔滔西江又将承载着新希望,孕育出蓬勃生机。
创造“百年商埠”的辉煌
1897年梧州口岸开辟为广西第一个通商口岸,依托西江水运,云集国内外客商,以梧州为中心形成了西南与华南对外贸易的商业圈。在湘桂铁路开通前,广西境内进出口物资有80%途经梧州。
梧州市商贸的繁荣,离不开市区星罗棋布的码头。大南码头、蔬菜码头、西门口码头等市民耳熟能详的码头。据1996年广西第二次港口普查结果,当时梧州港仅市区的主要码头就多达5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达到608万吨,码头数量在全区沿江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位置。
在交通不发达年代,梧州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成为沟通西南、华南的商品集散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梧州市是全广西唯一的水路口岸,当时梧州港每天24小时不停地运转来满足货物中转的需要。”梧州市政协副主席吴震充满自豪地说,自己从1970年到1986年在梧州航运总公司工作,那时候整个下关海关监管作业区满江停靠的重载船舶,都是从各地中转来的货物。
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落寞的梧州港口码头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梧州的港口码头,已经从过去的 “多、散、小”,逐渐向“少而精、功能全、设备新”的方向转变。在珠三角经济圈的带动及辐射下,梧州的港口码头将会得到更加快速、协调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靠单一运输方式支撑的商贸业中心,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必然让位于交通便利的枢纽城市。梧州目前所拥有的由公路、铁路、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立体网络,正在逐步完善当中。因此,梧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凯指出,梧州市可凭借相对珠三角而言较低的商业地产价格,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营造“制造业在广西,营商安居在梧州”的商业发展模式,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聚集商业资本,重现“百年商埠”的辉煌。
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
梧州市有关负责人认为,发展西江内河航运,通过水运带动,加快发展沿江地区经济,建设一条快速发展崛起的西江沿江经济带,对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珠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去年,广西提出要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通过水运带动形成产业布局,进而形成沿江经济带,实现江海联动,促进广西东、中、西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根据初步规划,近期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1400多公里航道等级实现提升,长洲枢纽船闸通过能力超过亿吨;新建码头泊位近百个,新增吞吐能力7000万吨以上,如此将实现总吞吐能力亿吨以上。目前,具有5个2000吨级泊位的水、陆、铁联运新港码头正加紧建设……
共同的西江孕育新希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地处内陆的梧州造船业竟然十分兴旺发达。目前该市有数十家大大小小的造船企业,2008年全市船舶修造业总产值近20亿元。走进繁忙的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到处焊花飞舞,机声隆隆。
千帆竞发的西江水道的潜在价值正得到重视。王凯告诉记者,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首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打造“黄金水道”与连接大西南、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的关系,要主动与西南各省密切合作,与高栏港、黄埔港等珠三角大港口相对接。
王凯表示,西江是共同的西江,需要各方同心推进。梧州市将全力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到2012年,梧州市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3500万吨,40万个标准箱。届时,西江梧州段将重现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