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飞:大船时代的“临时船长”

2013-09-03 08:07 | 工人日报 船界人物


8月7日晚上21时,湛江港灯光熠熠的码头边,47岁的湛江引航站引航科科长、高级引航员梁飞,刚刚完成一次长达48小时的VLCC港外过驳引航任务返航。

“两天两夜几乎都没合眼,采访能不能推迟到明天,太累了!”疲惫的声音,让人不忍拒绝,原定的采访推迟到第二天上午。梁飞浅短的头发,虽略带疲倦却依然透露出几分干练与沉稳。只是,对于记者的提问,他不善言辞,但讲到湛江港航道及引航锚地时,“斗龙村东航道、龙水岭航道、南三岛南航道……”他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如数家珍。

2011年8月12日凌晨,载有54854吨原油的“加百利”油轮从香港驶往广西钦州,途经琼州海峡东口北水道时,船艏尖舱前右侧破损进水,船右舷全面搁浅,随时都可能发生原油泄漏、船舶碰撞等可能引起无法估量的海洋生态灾难。

当时,琼州海峡处于台风频发期,气温很高,油轮容易发生二次事故。8月16日,湛江海事召开“加百利”轮搁浅危害应急评估会,决定实施强制过驳脱浅,争取18日13时53分潮水最高位时在拖轮的协助下脱浅。梁飞主动请缨,成为制定脱浅引航方案进行前期调查并任现场总协调人之一乘“海巡153”赶往事故现场。

“出海时间距离最高潮位只有十几个小时,恰遇海面刚刮起大风,偏南风5~6级,中浪,事故地点又距离本港有70海里之遥,一路颠簸,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参与当时抢险的湛江引航站安技科科长黄钻回忆说。

经过分析事故海域风浪条件及受载船碰垫安放情况,梁飞决定让过驳船“丹池”轮右舷靠搁浅船左舷下风舷,以确保过驳安全。

8月18日5时许,“丹池”轮顺利靠泊“加百利”轮,驳油管连接顺利。上午10时,大约过驳8000吨左右后,搁浅油轮上引航员利用一艘拖轮尝试脱浅;10时25分,“加百利”轮慢慢浮起;10时37分,在梁飞镇定指挥下,3艘拖轮齐上阵,在确定已经有足够的富裕水深后,停止驳油,拆除驳油管——“加百利”轮终于缓缓离开搁浅处,开往航道深水处锚泊,成功脱浅!

由于湛江港特殊的水域条件,引航员还要巧用劲儿,才能安全驾引大船。“湛江港对大船来说只有大黄江这段比较宽可以让船,其他几乎都是单向通航,通航瓶颈严重地制约了湛江港的发展,湛江港的大泊位很多都是候潮靠泊,有时不同泊位几条船同时进出,增加了引航准时靠离的难度。”梁飞说。

2012年2月22日上午,湛江连续几天大雾消散后,超大型油轮“蓝宝石”号进入龙腾航道。此时大雾再度袭来,由于视线较差,大船已无路可退,海事部门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封航。随后,在征得海事部门同意后,梁飞和同事认真分析海上状况,详细制定雾天引航方案,落实各个观测点的视线变化情况,并全面了解船上雷达等航海设备工作情况。

“了解大船的动态,合理地安排靠离时间,根据潮水选择恰当的地点避让,并根据各航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避让方法,才能有序地保证生产有效进行。”梁飞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将满载的“蓝宝石”号安全靠好200码头。

从业多年来,梁飞几乎上过所有国家的船,大风、大浪也未能阻止他的“大船”,“没有遗憾,只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更多年轻人。”在谈及自己的愿望时,这位太船时代“临时船长”还是一心想着引航工作。

截至2012年12月,在梁飞的努力下,湛江引航站先后有引航员30余人次参加了由海事部门及引航站自行组织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

END

关键词: 梁飞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