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国际上海公司船舶业务发展之路

2013-11-07 16:36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中航国际上海公司于2007年始开始尝试船舶贸易业务,2010年收购现名为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下称“中航鼎衡”)的60%股权,确立了以船舶为公司核心业务,并受中航国际委托管理2012年底在上海成立的中航国际船舶发展(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船舶平台”),船舶平台将作为中航国际整合中航国际船舶业务的统一平台。我们决心用2-3年时间,通过船舶平台,实现中航国际船舶业务整合的‘五统一’,即:统一市场开发、统一供应链、统一技术支持、统一资金、统一运营核心队伍,立足中国制造,结合市场优势,提供增值服务,打造一流的商用船舶集成供应和综合服务商,创出一片属于中航国际船舶领域的蓝海。

有进有出,整合船舶业务

就像中航国际的其他公司一样,以贸易起家的上海公司在发展的历程中,也不得不经历几次转型。上海公司在转型中选择了船舶业务。

自2007年涉水船舶行业以来,上海公司相继以代理、自营等多种模式交付了3600吨化学品船、12000立方米液化气船、7850吨多用途船、8500吨不锈钢化学品船、6500立方米液化气船、7500吨化学品船及4200吨加油船共计13艘船舶,上海公司在熟悉船舶行业的贸易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善打硬仗的专业化船舶人才。

同时,即便是航运市场艰难,2012年以来,上海公司在经营接单方面仍有所斩获,签订或生效了诸如4700立方米双燃料液化气船、沥青船,纸浆船和38000吨多用途船等15艘船舶订单。

上海公司的“十二五”规划把中小型中高端液货船作为核心业务,2010年6月并购的中航鼎衡定位为以中小型天然气/液化气/乙烯船和不锈钢船为主要船型的制造商,并致力开发低能耗、低排放船舶,立志绿色环保造船,2011年,中航鼎衡被扬州市授予特种液化气运输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随着国际天然气和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和环保规则的不断提高,这类船舶的需求量已经呈现爆发式成长趋势。中航鼎衡自2011年7月交付第一艘12000立方米液化气船至今,已相继交付了11艘船舶。在今年过去的3个季度内,更是创纪录的交付了6艘船舶。其中10艘均为中航鼎衡的差异化定位产品小型不绣钢船和液化气船。尤其是2012年承接的4700立方LEG/LNG/LPG多用途船成为中国的首条双燃料动力船,满足未来ECA区域的排放要求,发动机将配置废气脱硫装置,并使用LNG双燃料,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几乎可以100%减排硫氧化物,可减少85%-90%的氮氧化物和15%-20%的二氧化碳排放,为绿色航运作出重要贡献。

几年来,上海公司为了聚焦船舶核心业务,坚定处置非主业资产,加紧员工技能转型,改革常规贸易业务,对其他非船舶业务也正在逐渐梳理、有序退出。

2012年12月20日,为了实现中航国际的船舶业务整合,充分利用上海开展船舶业务的区位优势,中航国际通过新加坡船舶上市平台在上海成立了中航国际船舶发展(中国)有限公司。根据中航国际船舶控股的上市承诺,上海公司需与船舶平台进行有机整合,为此,上海公司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承接了中航国际要求对公司的船舶业务进行深度改革的重任。

目前,船舶平台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商用船舶集成供应和综合服务商,依托投资企业,建立示范制造基地,面向主流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市场,为船东提供设计、采购、建造、贸易、投融资为一体的集成服务。将中航鼎衡建设成为中小型液货船(LNG/LPG和不锈钢化学品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制造企业。特别是在基于环保、节能的双燃料动力液化气船和其他中小型化学品船方面获得重要的市场份额。

2013年9月2日,船舶平台作为迎来了成立以来的首个生效合同—4艘38000吨杂货船合同,标志着船舶平台已扬帆起航,迈出了征战船舶领域关键的一步。

产品+服务,打造新型商业模式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不光对船厂、贸易公司造成了重创,对船东也造成了资金短缺的窘境。上海公司坚定信念,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力求融入船舶的大产业链中,在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开辟了船舶融资、船舶投资等业务,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在船舶建造、监造、海事、船籍、航运、商务、海商法等多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以产品和服务的相互补充和融合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提供综合服务获取收益”的商业模式。

以贸易为核心,投融资为手段,上海公司与国内主要船厂、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和BROKER合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特定船型、研发新型节能环保型产品,为一流船东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当前,上海公司已经在船舶业务中提供卖方和买方信贷融资服务,供应链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很好地撬动了船舶订单。特别是由投资企业中航鼎衡实施产品差异化,建造中小型高端化学品液货船,在业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口碑。

前不久,上海公司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1亿美元船舶项目融资,这是在船市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船贸企业与金融机构联手为境内外优质船东提供一揽子服务的创新,不仅有效地解决造船企业订单不足和船东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及大地提升了中航国际在船舶领域的知名度和品牌,并获得良好收益。

几年来,就订单数量来讲,上海公司在中国造船企业中无疑是属于最好的水平之一。

与此同时,上海公司还在国际化服务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8500吨不锈钢化学品船“木兰号”以光船租赁的模式远赴欧洲进行营运,整船质量、国际化售后服务得到了租家的一致好评,并已开始与上海公司洽谈新造船项目。

上海公司、船舶平台、中航鼎衡以优质的国际化服务与船东、船级社、设计公司、设备厂商等均保持着良好的商业关系,在提升AVIC品牌口碑的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用狄更斯的这句名言来形容船舶业务的境况是再恰当不过了。尽管上海公司在战略转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渐渐消退,市场复苏的脚步正悄然临近,上海公司着力于专业的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拿出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殊死一搏的斗志,决心在船舶路上冲出一片属于中航国际的蓝海!

END

关键词: 中航国际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