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造船工程学会召开低碳学术研讨会

2013-11-11 16:38 | 中国船舶报 展会信息


一方面,航运界追求节能环保的趋势日益明显;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要求逐年提升。无论从哪方面讲,船舶工业都应该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用新技术提升节能减排效果。10月31日,北京造船工程学会在京召开“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环保双赢”学术研讨会,来自船舶系统、交通运输系统、渔业系统等在京单位的代表交流了应用新技术在造船界实现节能减排的体会,并就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船型开发  “绿色”为重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新标准、新规范的密集出台和陆续实施,航运界正在掀起一场节能减排大变革。为争夺市场,抢占船舶科技制高点,世界主要造船企业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无论是船型开发,还是船型优化等,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形势下,我国船舶行业应该如何应用技术创新、推进绿色船舶发展,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经济研究中心王颖认为,绿色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的代名词。其评价标准是对船舶“环保 、能效、安全、舒适”等方面性能的综合考量。绿色船舶设计应从过去单一讲求环保、注重安全向注重“高效、减排、循环再利用、再生、清洁能源、本质安全、人居适宜”等全面绿色新标准转变。在这一变化引导下,海洋油气开发、海洋科考、海上保安等特定用途的船舶正朝功能多元的方向发展,多功能复合船型、电力或喷水推进船型及动力定位船成为国际上正在研发的主要船型。随着燃料成本的上涨及整个行业对环境保护关注度的提高,低能耗船舶将备受青睐,更加节能的智能型船舶也将进入人们视野。

清洁能源  渐行渐近

动力减排是船舶减排的重中之重。为此,全球造船界加快了绿色能源研究和应用的步伐。这些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以及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与会代表分析比较了几种船用能源的特点,普遍认为,LNG与原油相比,经济性更优,适用性更强;与其他新能源相比,在现阶段,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王冠介绍了LNG发动机模块研究设想。他认为, LNG能源在船舶的应用比传统燃料价格低,应用经验成熟,由于内河、沿海港口和码头更容易建立LNG加注站,更便于运营中小型LNG动力船。因此,小型LNG动力船在内河和近海区域的应用和推广将走在前列。系统工程院杨森则介绍了船舶节能环保技术、余热回收技术、节能泵技术、节能空调技术、新型能源应用技术等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杨森也认为,LNG燃料技术以前主要用于LNG船舶,目前,我国首个水上LNG加注站已开始试运行,多个加注站处于建设和审批环节;“气化长江”柴油机—LNG双燃料船舶改造项目已完成多艘船舶的改造试航工作。可以肯定,随着双燃料柴油机技术的进步和加气站建设逐步完善,LNG作为船舶燃料将具备推广条件。

“我国渔业船舶能耗占渔业总能耗的80%以上,每年消耗柴油800多万吨,渔船节能减排对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天津渔业船舶检验局周亚新表示,通过反复比对,在不对柴油机作大改动的前提下,柴油—LNG混燃技术是促进渔船节能减排的一条可行之路。周亚新介绍了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内燃机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推进柴油—LNG混燃技术在渔船应用项目的情况。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台架试验和实船试验。试验数据表明,项目组研发的混燃技术完全可靠,柴油替代率大于70%,燃料费用降低20%以上,有害气体排放明显减少。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统一部署,加快渔船LNG燃料动力改造技术应用及安全保障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渔船LNG燃料动力设计、安装、检验有法可依,促进清洁能源在渔船应用和渔业持续发展。

与会专家还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在石油钻井平台中的应用前景。系统工程院刘玉明认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电力系统为整个海洋石油开采系统提供能源和动力,目前其通常采用常规的柴油或燃气发电机组,不但消耗巨量的宝贵能源,而且污染环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中有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我国船舶工业应加强这些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使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推进系统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供电成为现实。

船企环保  科技引领

除了船舶产品本身的节能环保外,船舶企业作为能耗大户,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大量的能源,造成一定的碳排放量。与会专家认为,船舶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桂林瑞认为,船舶企业应该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强化职工的节约环保意识。他说:“最根本的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节能技术的应用。”比如在日常生产运营中,及时采用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新技术,提高节电、用水、用气等效率;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淘汰落后的耗能高的用能设备;大力推广无余量切割装配等先进工艺,减少材料浪费。在小事上也不可马虎,要经常检查管线,及时解决“跑、冒、滴、漏”问题。要让节能降耗的观念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中,使每位员工在工作中自觉做到节能减排。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船企节能减排的监管,用制度促进船企环保。比如,有关部门可以借鉴天津港的经验,每年对耗能工艺和设备进行实际能耗测试,坚决淘汰性能落后、高能耗的产品,并对节能降耗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日常工作中的节能环保也不容忽视。中国舰船研究院朱美萍介绍了该院在完善节能环保制度,推动科研、办公低碳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并强调:“在日常科研、办公过程中,追求节能减排是每家船舶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于巧婵认为,尽管中国船级社已经颁布了《绿色船舶规范》和《船舶能效管理认证规范》,但这些规范尚处于自愿实施阶段。无论是对船舶产品还是对船厂本身的能效管理,目前都缺乏全面而有力的措施。她透露,水科院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她建议政府部门借鉴“可监测、可汇报、可核查”(MRV)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船舶能耗与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除对船舶能耗情况进行监测控制外,也可对在船舶能效方面成绩显著的企业进行减免税收的奖励。

END

关键词: 北京造船工程学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