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航运新象

2013-12-11 16:43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舷内外


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并不是向航运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而是加大开放力度,短期内对航运企业的影响还难以显现。

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之初,航运业内人士在解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中涉及到航运业方面内容时,普遍表示,这次的政策红利并不是为航运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而是加大开放力度,这将给中国航运企业的未来带来竞争压力。也有人指出,只有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达到一定量时政策红利才有规模效应,短期内对航运企业的影响还显现不出来。

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两个多月后,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活动”上,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表示,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目前已运行两月有余,总体上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取得了积极成效。数据显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后的35个工作日内,共办结新设企业1434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38家;内资新设企业1396家。注册资本超过347亿元人民币。

但记者发现,从航运业内的反应来看,大多数航运企业依旧在等待多项细则出台。民生银行在《总体方案》公布后举行的内部座谈会上,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进行纸面推演,其中关于航运和造船业的推演结果如下:一是短期内对造船业没有直接帮助;二是短期内对航运业,包括现在区内推出的中资企业所有或控股的方便旗船舶没有直接帮助;三是短期内对长江沿线港口以及航运企业没有直接帮助。或鉴于此,大多数航运、港口企业依旧持观望态度。

不过,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利好虽更多在未来,但也不乏有积极布局的先行者。

10月17日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

航运企业要新举措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后的第19天,10月17日,中国海运所属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中海国际)获得营业执照,正式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这是自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中国海运首家入驻的法人企业,也是中国海运第11家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法人企业。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前,中国海运所属的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投资等10家法人企业已经注册在洋山和外高桥。

中海国际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有利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促进中国船舶管理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相关政策优惠措施也有利于船舶管理企业的进一步转型发展。”

某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中资船舶管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很小,“在中国,大型中资船舶管理企业只能服务于一些地方性的中小航运企业,为这些航运企业处理船舶的安全、委派船员。”该人士认为,中海国际注册上海自贸试验区,打开了与国外航运企业合作的通路,“如果成长性好,国外航运企业就会找它合作,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商机较多。”

中国海运副总经理黄小文近日表示,对于中国航运企业,上海自贸试验区不仅为其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环境,也促使企业积极应对航运市场挑战,推动企业谋变化求发展。

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背景下中国航运企业创新举措,黄小文指出,首先是以新思路调整船队结构,如淘汰老旧船,研究船舶节能减排等;其次是以新模式打造产业链优势;再次是以新视野推进产融结合,金融业务布局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背景下带来新发展;第四是以新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各运输体系的服务水平;最后是以新机制加强人才与船员队伍建设。

日前,记者就近期是否有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计划联系一些航运企业,多数企业相关人士均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带给航运企业的红利尚不明显,企业尚处于观望状态。

国外航运企业目前对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也是虽有兴趣,但待考虑。据悉,就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当天,马士基中国公司负责人到上海浦东新区航运办,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开放航运服务领域表示出很高的兴趣,并表示争取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马士基船舶管理公司。但目前,马士基方面尚未积极布局于此,它们的回复是:“我们认为上海自贸试验试验区关于解除限制规定和促进贸易发展的政策令人鼓舞,但目前为止我们尚未看到这些政策对于马士基在上海业务发展的具体影响。”“我们希望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能够进一步促进上海港的贸易自由化,并允许外国航运企业在上海从事国际转运业务,从而提高上海港的货量,并降低中国的外贸成本。”

另据上海市政府提供的数据,自挂牌以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企业中外资企业所占的份额不足3%。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指出,“在采取行动之前,外国企业想要弄清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究竟能从事什么样的生意,同时弄清楚为何要选择上海自贸试验区。”

港口延伸产业链

从上港集团的三季报来看,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93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分别为-5.12%和11.%;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72%至883.6万TEU,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80%至1.37亿吨。截至三季报发布之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近一个月,从实施效果来看,中资控股非五星船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放开政策、推动中转集拼业务政策等还处于探索阶段,影响尚不明显。但多家证券公司的推测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将在长期内推动企业业绩增长。

上海盛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上海盛东)总经理蒋工圣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不少航运企业正计划调整航线,包括利用洋山港中转和新开洋山港航线。目前,上海盛东正在做客服、信息系统方面的准备工作。洋山港区内一线操作人员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落地后最大的感触是,货物通关速度明显提升。如以往一批期货铜入库,单证来往三次,现在只需一次。“便捷和效率使上海港在东北亚大型港口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蒋工圣表示。

2008年以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3.1%,2008年仅为4%,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货量增长都趋于相对平稳。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现代港口以水深、泊位、设备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差距越来越小,服务趋向同质化。上海港需要一个新的突破机遇。

埃森哲亚太区货运及物流业港口业务总监朱景丰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给上海港口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加工业的升级,从而推动区域制度创新,倒逼腹地城市打造更好的金融政策环境、生态环境,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一个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助于上海港真正实现从“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转变,大力促进转口贸易的发展,使其在全球资源配置和调拨的过程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影响。上海港方面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全新的监管理念为货物贸易的便利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将进一步促进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发展,而沿海捎带、启运港退税、中转集拼等业务开放优化将直接促进港口业务量的提升。同时,大宗商品、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等商贸服务领域的开放和融资租赁、国际船舶登记等业务的发展,也将打开公司未来发展的新空间。

对于上海港未来业绩空间的提升,业内人士分析,中转集拼等业务比例短期内不可能达到新加坡港那样的水平,但随着政策的逐步改进,该比例将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的出口退税等一些政策,如果配合海关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放开,那么北方货物到欧洲等地,选择上海港将比釜山港便捷,也将带来量的提升。

对上海港来说,上海自贸试验区所带来的中转集拼等红利,最有助于上海港延伸产业链。目前,中国港口盈利基本靠码头装卸,这类业务的附加值相对不高。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利用其贸易便利化的优势,港口可开展仓储物流业务。上海港将计划建设大规模的冷链仓库,引进台湾农产品;计划建立进出口车辆物流分拨中心,在外高桥6期后方开辟出一个进出口车辆物流分拨中心,进行车辆简单改装业务。同时,区内港口企业还可拓展高端航运服务,上港集团已与宁波港参股设立航运保险公司。

在记者即将发稿时,上海一家船务公司总裁助理对记者抱怨:“我们企业之前注册在外高桥,现在有个项目需要做变更,我跑了4次才把资料准备齐全。对新注册企业来说,办理证照享受一口受理,避免办事人员奔波,流程可能较快。但对有些项目,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服务流程尚待改进。”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明年是航运业发展的好机会,理由之一就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窗口将打开,明年将是制度创新年,这将惠及航运业。

END

关键词: 航运自贸区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