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联船厂:打造国际化“船舶医院”
2013-12-11 17:22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一艘超过30万吨级的巨轮,静静地躺在“医院”里:裸露出巨大的螺旋桨,显示着它劈波斩浪的雄浑力量;伤痕累累的厚重球鼻首,展示着它遨游四大洋的丰功伟绩。
这,就是12月6日本报采访组在位于深圳蛇口孖洲岛修造船基地的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干坞旁看到的一幕。
“这个干坞,可以修理30万吨级以上的船舶,这种能力在全球都为数不多。”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东风指着“船舶医院”中最大的一个“病床”,自豪地表示。
尽管可以搞定载重30万吨的船舶,但有的事,友联船厂无法搞定,那就是外籍船舶修理期间拆卸下来又不可退运出境的废钢铁。
深圳蛇口检验检疫局纪检组组长赵信林及孖洲岛业务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对这类废钢铁的监督管理规范,船舶维修企业必须对废旧钢铁进行报检报关。但维修拆卸的废钢铁与贸易进口废钢铁不同,此前,所有办理废钢铁自动类许可证的文件均针对贸易进口废钢铁,船舶修理企业无法办理到相关许可证。
“经过深圳检验检疫局多方协调,最终帮助友联船厂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特批,取得了国内收货人证书,并在环保部的特批下取得了废钢铁自动类进口许可证。”李东风提起这事,心中充满着感激。
之后,蛇口局针对这类修船产生的废钢铁,制定了检验检疫特殊监管流程,要求企业对船舶维修期间产生的废物施行分类管理集中存放,将不可回收的垃圾与维修期间切割下的废钢铁分类堆放,进行全面监管。
对检验检疫部门这种既坚持原则性又不缺乏灵活性、特事特办、为大型企业量身定做查验措施的做法,李东风给予肯定。
李东风告诉记者,孖洲岛上每天因船舶维修产生的废钢铁约50吨,蛇口局为方便企业报检,废钢铁分批报检,采取“先预申报-查验-卫生处理-放行,后补报检-出通关单”的监管模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执行对废旧钢铁的查验和检疫,查验合格后在废料电子监管系统做登记、完成CIQ2000流程,并由服务分中心做卫生除害处理,保证每批下岛的废钢铁各项参数达标。
如今,孖洲岛修造船基地的主要业务是船舶及海洋工程的修理,外籍船舶占总修理量的90%以上。目前孖洲岛每月出入境船舶约30艘次,高峰期达40多艘次。
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和卸下大量的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容易出现公共卫生事件,是对检验检疫部门的一个挑战。维修船舶不同于一般正常航行的船舶,船舶船龄较长,卫生条件相对一般,极易携带病媒生物并造成在人群中传播。船舶外籍人员较多且滞留时间长,超过绝大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容易出现传染病病例。
如今,蛇口局已经有了严谨的应对办法。赵信林表示,对所有靠泊孖洲岛的船舶实施严格的登轮检疫和卫生监督,根据每条船的维修项目、工期长短,进行检疫性风险评估,对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船舶,一律作卫生除害处理;对从其他港口移泊过来的船舶,经检疫查验和卫生监督,未能达到要求的,须做卫生除害处理。
“如今,友联船厂可以同时对20多艘船进行开工维修,年计划修理船舶数量为200艘左右,产值约20亿元,已经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单体修船厂,也是世界有名的国际化‘船舶医院’。有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李东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