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海事展造船专场报告会
2013-12-04 16:41 | 中国船舶报 展会信息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和相关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新规范、新标准的不断出台,业界对于船舶节能、环保、安全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面对绿色船舶发展的大势,造船业应该积极推动技术革新,不断加强创新实践,力求在船舶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多方面实现全面‘绿化’。”在12月4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高级海事论坛造船专场报告会上,与会嘉宾分别就造船业如何实现由大到强、如何推动绿色船舶的发展、如何建造高效绿色的船舶以及如何抓住绿色船舶设计研发的关键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他们认为,只有以革新带动创新,在绿色船舶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多方面实现优化,才能提升船舶设计、建造水平,展现一个制造业强国的整体实力。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认为,发展绿色船舶既是市场和国际相关新规范倒逼的结果,也是中国船企实现产品升级的必然选择。三大主流船型作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船企的“吃饭产品”,必须坚持走精品化、环保化的道路。船企应该从船东的需求出发,从世界经济、政治和资源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出发,加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研发力度,通过提升产品的经济性、适用性和环保性,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中国船舶工业真正由大变强。
船舶工业的健康发展、绿色船舶的加快研发,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引领、行业组织的推进,更离不开船级社等相关机构的努力。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李华表示,中国如今正在成为绿色船舶领域的主力军和先行军。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行业竞争态势和市场需求,中国船级社把推进高效、绿色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作为一个阶段以来的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国际、国内政策协调,加大绿色技术的推广、规范标准的制定和绿色船型的研发力度。相关单位的有关专家也对绿色船舶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介绍了各自的经验。来自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家强调,未来市场对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要求降低货舱蒸发率(BOR),另一方面需要船舶能够适应拓宽之后的巴拿马运河。因此,在LNG船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力求在双艉推进设计、电力推进系统设计和紧凑的机舱布置等方面进行优化。来自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绿色船舶的重点是绿色设计。而绿色设计需要从安全、节能和环保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此外,来自荷兰、德国和芬兰的与会嘉宾还就建造绿色船舶面临的各种挑战、船东对于绿色船舶的期望和需求、如何提升船舶的燃油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他们认为,绿色船舶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国际规则相继出台、建造成本不断提高、公众舆论更为关注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是只要能够在船舶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坚持技术创新及实践创新,加强与船东、船厂、研发机构、咨询公司的合作,立足于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就能够促进绿色船舶的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深化改革 促进船舶工业由大到强
目前,中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面临着四个方面的难题。第一,从规模看,中国船舶工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十分突出,提升管理水平非常关键。第二,从质量效益看,目前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完善服务网络来形成品牌效应,十分重要。第三,从结构调整看,无论是产品结构还是产业结构都需要加快调整。三大主流船型方面应该继续坚持走精品化道路,注重绿色环保船型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应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市场资源的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国船舶配套的整体能力;对海洋工程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坚持有序、合理的原则,避免船舶企业盲目涌入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第四,从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该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推动相结合,坚持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深刻反省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大船企技术研发的力度,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培养高技术人才等。
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李华:积极参与 适应绿色船舶发展趋势
全球对于节能的经济需要和环保的社会需求不断升级,船舶新技术日益进步,这些都促使船界不断推出新船型。
船舶技术在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同时,生态化的趋势也更加受到关注。目前,航运业一批新的法规相继实施,绿色船舶在全球受到“厚爱”。船企要争取订单,就必须满足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的要求。船级社为造船业和其他海事产业提供技术标准及检验服务,在支持船舶行业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更趋复杂多变的行业竞争态势和市场需求,中国船级社将把高效、绿色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作为工作重点,更主动、更广泛地联合工业界,共同为航运、造船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荷兰达门船厂离岸及运输部产品总监Jan H.van Os:高效运营 应对绿色船舶未来挑战
绿色船舶已经涵盖了船舶的全产业链,包括船舶设计、建造、运营、维护、采购和管理等许多方面。这要求在船舶的设计、建造、运营等方面做到成本、质量和效率的平衡。
从1927年成立至今,荷兰达门船厂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船舶设计、建造经验,具备了每年生产150艘各类船舶的能力。我们在绿色船舶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根据不同的海况、不同的燃油消耗情况和不同的成本考量,选用最合适的动力驱动方式。其次,在船体线型、螺旋桨、舵、压载水处理系统、废热回收设备、船用油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以求达到最佳的节能环保效果。再次,充分考虑不同船舶的功能,选用最适宜的船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适应其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最后,基于不同船舶在运营过程中对降低能耗的不同需求,以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来予以满足。
沪东中华副总工程师楼丹平:技术引领 电力推进LNG船成主流
目前,液化天然气(LNG)船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克拉克松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9月,全球现有运营LNG船379艘、订单LNG船111艘。其中,电力推进LNG船的订单已占新增订单的八成以上,成为新一代LNG船的主流。此外,LNG船技术有了新的发展,GTT已推出新一代的薄膜型货舱设计方案,可以将货舱蒸发率(BOR)从之前的0.15%大幅降至0.1%。同时,新巴拿马运河LNG船也引起了市场的注意。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已完全掌握多型LNG船设计和建造的关键技术,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获得了世界知名船东的订单。沪东中华推出的电力推进LNG船具有双艉鳍推进的优势,比单桨船舶的推进效率高11%;采用紧凑的大跨距机舱布置模式,使船舶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隔噪效果及操作性能。我公司的17.4万立方米电力推进LNG船配有高度集成的船舶信息综合系统(IAS),该系统包括功率管理系统(PMS)、气体管理系统(GMS)和货物管理系统(CMS)等关键模块。
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白玉刚:绿色设计 把握绿色船舶研发关键
绿色船舶的发展存在两方面的动因。其一,相关强制性标准的不断出台和不断升级;其二,船舶企业对降低人工成本的要求。绿色船舶内容应该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和绿色拆解等多个方面,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涉及繁多和复杂的技术应用,出于对船舶安全性的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提升船舶的整体结构和运营的安全性能;出于对船舶环保性的考虑,应该在有害物质排放、压载水处理等方面进行相关的优化;出于对船舶节能性的考虑,应该从线型优化、节能装置设置、螺旋桨设计、空船重量、主机使用、减速航行等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从目前来看,我国正在设计建造的许多18万吨散货船都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与同类船型相比,油耗降低了2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规范要求的参考值低了20%。
德国GL公司FutureShip首席顾问和设计实务总监Fridtjof Rohde:优化改型 满足绿色船舶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航运业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油价格在过去10年大幅增长,预计在一艘船舶的生命周期内可增长一倍。另外,新规范对船舶节能减排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2025年碳排放量需比目前基准线降低30%。由于拥有更高的主机效率、优化的线型和更多的装载量,新船的成本优势将显得突出。
船舶的环保设计强调降低单位运输成本,这促使我们为船东提供可行的船舶改型方案,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识别和优化有潜力的改型方案。
FutureShip依托高级计算能力和分析经验,可全面分析改型优化后的船舶性能。FutureShip将优化后的船型与市场上其他船型进行了比较,并对船舶性能做了跟踪记录,发现某些用于局部优化的投资在一年之内即可收回。
德他马林公司船舶销售总监Konstantinos Fakiolas:平衡设计 提升绿色船舶燃油效率
提升船舶的燃油效率是绿色船舶节能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在制订船舶燃油效率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经济性与环保性、操作性和快速性的平衡。所以,对于散货船而言,要实现持续的能源效率和燃油效率目标,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应该从船舶设计的整体出发考虑提升燃油效率,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装置和某一项设计。也就是说,对于能够影响船舶运营效率的所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比如机舱的设计、船体的优化、货物承载能力的最大化、减振降噪等。
第二,在做好设计的同时,应该协调各方的关系,如船东、咨询公司、船厂、研发机构等。只有让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船舶设计、设备采购、建造、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均满足提升燃油效率的最终要求,从根本上提升船舶的能源效率。
德他马林公司过去十几年一直与中国的船厂和设计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其设计的船舶中有99艘在中国建造,其中以B.Delta型系列散货船最具代表性,尤其是在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的B.Delta37型小灵便散货船,其环保节能性能受到业界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