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m:受累于重组

2014-01-28 15:46 | 航运交易公报 船东动态


去年年中便传出丹麦老牌航运公司Torm即将退市的消息,今年1月9日,Torm最终做出主动退市的决定。翻查其2012年年报和去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均为亏损,但匪夷所思的是,因资产重组造成的损失占其总体损失一半以上。原本Torm希望通过资产重组方案削减散货业务,集中火力发展成品油轮业务以求“咸鱼翻身”,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失去了翻身的最好机会,只能选择退市。但Torm的退市并不意味着退出,毕竟市场不乏经历“退市——重整旗鼓——再上市”的顽强企业。

意料中的退市

1月9日,Torm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材料,主动终止在委员会的证券登记,这意味着Torm正式于美国退市摘牌。Torm的退市摘牌,并未给航运业带来太多震惊,恰如一个已是癌症晚期的患者,市场早在半年前就得知其病情,用半年时间来准备接受这样一个结果,自然就没了惊讶。

早在去年6月,Torm即向市场公开其资金短缺,不准备实行ADR计划。所谓ADR,简言之是一种金融工具,是美国的一种存托凭证,用于协助外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融资。具体做法为由美国一家商业银行作为预托人,外国企业把股票存于该银行的海外托管银行,该预托银行便在美国发行代表该企业股票的可流通票证。这样的融资方式规模不大,却需要较高成本,综合考虑后,Torm决定从股东利益出发,直接摘牌。去年7月19日,Torm在美国的存托股票交易和与德意志银行的存款协议已经停止。根据三季报,Torm去年前三季度共亏损4002万美元。

去年,Torm一直在梳理自身的非核心和核心资产。下半年首先宣布削减散货船业务,表示除保留2艘自有散货船和7艘长期租赁散货船,将不再续租20~30艘短租散货船。Torm彼时的计划是削减非核心的散货业务,集中火力拼最擅长的成品油轮领域,并认为去年在该领域会取得不俗成绩。

这样的期待并没错,去年成品油轮市场大旺是不争的事实。从宏观市场看,成品油轮运输企业的利润超过原油轮运输企业6倍,业绩达到历史最优,同时成品油轮运费首次超过原油轮。从典型性角度分析,近年在成品油轮市场风生水起的Scorpio Tankers仅通过三年的发展,市值便已超过15亿美元,去年企业股价至少上涨12%,这一成绩令成品油轮市场的“老姜”Torm十分眼红。论市场资源、资历和战略眼光,Torm均自诩在Scorpio Tankers之上,所以Torm计划全力“辣”拼这一市场。但我们看到的结果是,Torm通过出售成品油轮来缓解企业紧张的资金流,而且这些出售行为基本都是亏本买卖,并直接导致Torm失去重要的翻身机会。而出售成品油轮这些决定的作出,均自重组之后。

重组扩大损失

Torm2012年年报显示,全年税前亏损5.79亿美元,是2009年以来亏损额度最高的一年。这意味着截至2012年,Torm已从2008年的获利3.61亿美元后累计亏损11.8亿美元, 已经在退市的边缘。所幸,2012年3月企业得到两家国际财团1亿美元的注资,并获得债权人同意,将债务期限从2012年年底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同时,Torm与部分期租人重新签订合同,新合同将原本低于市场价的期租价提升至现有水平,与不同意调整价格的期租人终止合同,Torm在年报中认为此举大幅提高了企业的存款。这一系列改善动作,令Torm在展望2013年时信心十足,计划2013年将企业的税前亏损额控制在1亿~1.5亿美元之间,并且继续一系列资产重组。

但值得注意的是,Torm在2012年年报中明确指出,在5.79亿美元的亏损额中,有3.26亿美元的亏损来自资产重组。受资产重组影响,企业经营利润亏损2.3亿美元,而重组成本耗资2.1亿美元。这里已能看出Torm在资产重组方面的无能,而去年,无能的重组持续进行。

首先是大刀阔斧砍去干散货业务,尽管干散货业务令企业亏损2700万美元,但其干散货运费水平基本高于市场基准价。其中,巴拿马型船运费相比市场高出33%;海峡型船运费高出11%。在当时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创十年新低的情况下,Torm干散货船运费还能有高于市场的表现,值得肯定。但去年,Torm便将干散货业务削减得惨不忍睹。

至于Torm尤为重视的成品油轮市场,2012年其LR1型油轮运费高于市场基准价10%(见图1);LR2型油轮运费高出市场基准价12%(见图2);MR型油轮运费高出市场基准价32%(见图3)。去年,成品油轮市场形势大好,但4月份Torm向由美国橡树资产管理公司控制的一家未公布名字的企业出售5艘MR型成品油轮,该交易显示亏损500万美元,原计划分明是集中火力拼成品油轮市场,结果又如2012年一般,通过售船以缓解现金池压力,实在匪夷所思(见图4)。而Torm在售船方面十分“擅长”做亏本买卖,2012年出售“Torm Lana”号时就净亏损1600万美元。

去年是成品油轮市场的旺年,期租水平与运输需求大增的局面,正是Torm“咸鱼翻身”的大好机会,然而企业重组项目部没有选择激流勇进,而是急流勇退,直接断送翻身机会。原本马士基航运有意合并Torm油轮业务,眼见Torm逆势贱卖自家核心资产,不禁心有戚戚,这或是双方合并胎死腹中的原因之一。

Torm重组期间,由于没有抓住发展核心业务,致使去年三季度亏损达到4002万美元, 其后11月份又被迫出售4艘MR型成品油轮给美国橡树资产管理公司,以缓解流动资金的压力。此时,其于纽约摘牌退市基本成定局。

摘牌并非死刑

尽管Torm决定摘牌退市,但绝不意味着Torm会退出航运市场,退市或是这家企业目前最好的选择。

从成本角度看,在纽约上市的企业需承担大量因上市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召开股东大会、履行公开义务、联络投资者、缴费给交易所以及承担责任风险等,仅维护费用就超过100万美元,这对资金紧缺的Torm而言是一大压力。据业内专家分析:“赴美上市的企业,选择的是低标准、高风险、高回报,当融资规模至不足以维系上市成本时,上市无异于一场灾难。这里的灾难有三重含义——股份流失,让企业家寝食难安;成本过高,让他们心如刀割;愿望落空,严重打击经营管理的信心甚至改变企业的既定战略。”

另一方面,摘牌退市进行私有化后,Torm整体决策将更加迅速有效。Torm目前亟需制定高效的改革方案,更好地理顺企业股本结构,先行退市有助其安排改革计划,如转变主营业务以适应市场变化、实施较大规模并购计划后重新申请上市等。Torm此时退市,是为自身向前发展扫清阶段性障碍。

从公开上市的公众企业,变成完全私有化的企业,不仅意味着Torm今后不需再公开财务报表,更意味着其将拥有更大的灵活度、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来自监管部门和中小股东们条条框框限制的减少,对于一家需要突破、亟待下猛药的老牌企业,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在资本市场上,来来往往的企业,绝非留下的就是英雄,离开的都要破产。上市成功并不能让单一企业的管理文明立即成熟,企业的任何决策与行为,都应为企业战略与发展目标服务,资本工具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应当更加注重其工具性,从容取舍。

退市之后的Torm究竟会如何发展?企业将于5月份发布2013年年报,届时或会嗅到端倪。

END

关键词: Torm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